内蒙古下岗女工15年的创业生涯

内蒙古下岗女工15年的创业生涯十一国庆假期,图雅像平常一样,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办公室。她翻看着办公桌上的《市场营销学》,不时被一旁的电话铃声打断。这个办公室是一

内蒙古下岗女工15年的创业生涯

十一国庆假期,图雅像平常一样,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办公室。她翻看着办公桌上的《市场营销学》,不时被一旁的电话铃声打断。

这个办公室是一间简易平房,不足50平方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郊。房屋中央有一台取暖用的炉子,靠墙竖立的陈旧书架上,除了一排排的书,还摆放着十几块长方形的砖,它们就是图雅15年前下岗后的“创业伙伴”——各种规格的粘土质、高铝质耐火砖。

“人们都说我白天绕着砖头转,晚上围着孩子转,不会享受生活,但创业就是这么辛苦。不过,国家的帮助和自己的付出,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骑着自行车,现在也开上了私家车。”图雅说。

年近四十的图雅经营着一家耐火材料销售代理公司,孩子刚上初中,一家三口住着100平方米的房子。她衣着朴素、短发齐肩、说话直爽,即使回忆下岗、创业的艰难经历,也依然话语轻松、面带微笑。

上世纪80年代末,图雅离开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来到当时的呼和浩特市耐火材料厂工作。耐火材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

“进入这家国有工业企业,捧上了‘铁饭碗’,我当时觉得特别幸运。”图雅说,可好景不长,1996年前后,由于订单减少,工厂越来越不景气,工人们每月300元的固定工资也经常拿不到手中。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市的砖瓦厂、耐火材料厂、洗涤剂厂、制版中心等工业企业效益逐步下滑,2005年前后陆续破产。

“拿不到工资,我吃啥喝啥呀。被生活所迫,我只能出来自己干。”图雅有些激动地说。

1996年秋天,她主动离开工厂,成为了一名下岗女工,打算自己创业。“我能干什么呢?”在下岗后的一个月里,图雅每天都吃不下、睡不好,总想着如何创业,却丝毫没有头绪。

一天,呼和浩特市劳动就业部门打电话说提供再就业培训,图雅半信半疑地报了名,并免费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学习中,她不断梳理创业思路,最后决定选择自己熟悉的耐火材料行业,从事销售代理业务。

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能培训等政策和措施,帮助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图雅也是这些再就业政策的受惠者。

当她确定了创业目标,便只身一人,骑着笨重的“28型”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呼和浩特市的钢铁厂、发电厂等企业,与需要耐火材料的客户广泛建立联系。与此同时,她还常坐长途汽车去山西省阳泉市、左云县等地,联系耐火材料厂家,商谈销售代理事宜。

图雅至今清晰记得她创业中的尴尬与艰辛。1996年底,她电话通知山西阳泉的耐火砖厂家发一车货到呼和浩特。由于没有销售店面,家里又没什么积蓄,当厂家代表从山西赶来时,她极其无奈地把客人约到一个不起眼的饭馆,点了两三个小菜,当面支付了对方4000元运费。

“当时我们全家只有4000多元存款,付了运费就所剩无几了,好在丈夫理解和支持我,我们终于挺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图雅说。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图雅觉得她能走到今天,关键靠诚信和吃苦。

1998年,图雅的生意有了起色,找她进货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为了按时送货,对客户讲信誉,她虽有身孕,却仍马不停蹄地忙着找车装货、联系运输。当时不少人都劝她回家静养:“你挺着大肚子还在忙呀!都快把孩子生到路上啦!”不过,她只要感觉身体能撑得住,就继续落实客户发来的订单。

“正是这种拼劲,我的生意越来越好,客户都发展到蒙古国了!”图雅说,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她招聘了4名同样从耐火材料厂下岗的工人。

图雅说:“我希望与我并肩奋斗的同事们继续努力,把这份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