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之路

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之路

四年寒窗 分配当天就下岗

  
几年前我从辽宁熊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县外贸办。来到县外贸办公室,却得知外贸现在是个人承包,用你就上班,不用你,只能是档案工资了。领导瞅着我,脑袋摇的像波浪鼓,“不行不行,我们不要女的,来了就结婚生孩子,在我们这儿,是不是大学生都无所谓,我要的是有力气能跑外的小伙子,去,去,去!”


  
出了外贸大门,我眼前一片茫然,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回家吗?不行,一心指望我跳出农门的父母怎能答应?冻死饿死我也不能回家!打定主意后,我跑到县人事局,人事局主管分配的人解释说,现在不是计划经济年代了,大学生也不包分配,能给你分到县外贸已是对你的照顾了,现在哪都不要人,前年的大学生还有好多的没有分下去呢,即使分下去了也没有班上,不给工资的。


四处打工 一心想当城里人

  
带着彻底的失望我在街上走着,当务之急是先找一个能吃住的地方,不然晚上睡觉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县城我没有亲属,住旅店我又没钱,家又不能回,摸着空瘪瘪的衣袋我在想。这时我看到街边有一酒店门前写的招服务员广告,情急之下我走进去,当即说妥,300元钱管吃管住,也行呀,总比露宿街头强吧。

  
县城的这家叫新世界的酒店很有规模,服务小姐服务生一共有百十来号,开始几天不懂,跟着实习,端端盘子倒个茶什么的,没给我分配包厢。三天后,开始上岗,那天正好有一桌客人,是省里下来检查工作的,客人酒过三巡后,只见一个胖子已醉得不行了,走到我跟前,紧拉着我的手,非要我陪他喝酒,我脸红红的说不会,他就当着一桌子客人的面搂着我,并动手动脚,端着酒杯往我嘴里灌,我的泪直往下淌,我把嘴闭的紧紧的,连说对不起我不会喝,可是这个人生气啦,说你这小姑娘真不识抬举,你们不就是搞三陪的吗,喝口酒都不给赏脸,说着就朝我身上乱摸,我长这么大哪看过这样的阵势,我委屈地哭着跑了出去,没想到让老板给我狠狠


骂了一顿,说我怠慢了客人,扣我半个月的工资。一气之下,当晚我炒了老板的鱿鱼,愤然离开了这家酒店。


此后我看到我的同学有的靠关系托门子找到好工作,也有的和我一样没钱没门路的,一路结伴南下到酒店当小姐吃青春饭,赚青春钱。也曾有朋友劝我,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不如趁年轻漂亮赚些钱,这样你的父母进城就不成问题了,可是我不能,因为我还是一个很保守的女孩。

  
在酒店打工,半个月分文没赚着还惹了一肚子气,这时我想起了读高中的一个女同学,那晚在她家过了夜,第二天经这个同学的母亲介绍,我又去一家服装店打工卖服装,300元不管吃住,另和几个女孩合租房子每月交50元,去掉吃的只能剩下不到100元啦。两个月下来,给家捎去100元,父亲来信挺高兴的,说我娃终于能赚钱啦,他们哪里知道我根本没有上班,是在个体服装店打工呢!

  
服装店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早8点到晚6点,没有节假日和周末,第三个月开始我又找了一份家教的活,每周三天晚上,一晚上两小时给10元钱,一个月下来赚120元,加上白天卖服装这样每个月能攒下200元啦。

  
后来我通过学生家长又找了一份文品店电脑打字的活,每周除了三天的家教以外,另四天就去那打材料,计件算钱,千字给两元,一个晚上能赚十块八块的,有时活多了,就干通宵不睡觉,六个月过去了,我在县城三点一线地奔波着,白天去卖服装,周三、周五和周六晚上去做家教,其它的时间去当打字员,常常一天吃一顿饭,方便面七毛一包我也舍不得买,我只想多赚些钱,帮助家里还债。半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父母一直以为我在县城外贸局坐大机关,我不能对他们说我在打工,我要让他们心中留有美好的希望,父母等我赚钱在城里买房接他们来享福,我只能这样一天天往前维持,我不能生病,也不能谈朋友(谈恋爱),我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报父母恩。


顶住压力 踏上回乡创业路


正在我忙着打工的时候,一封


信意外地改变了我的生活。农学院李老师和两个同学在本溪县农村推广冷棚种植技术,邀请我去帮忙。再三考虑后,我辞了服装店工作去了本溪。

  
在给李老师当助手的日子里,特别是看到当地农民用冷棚种“红城五号”甜瓜农民挣了大钱以后,我的心里痒痒的,决定回乡发展。


  
回乡的事和父母一说,首先父亲就冲我大发火,“不许回来!我和你妈这么难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你能有出息,做个城里人……”

  
亲朋好友也指指点点,这二丫是不是在大学犯错误了,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可我想,人生路千万条,走自己的路,只要觉得是对的,让别人去说好啦。


历经坎坷 大棚圆了就业梦

  
在本溪的日子,我把自己在农学院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每一个环节都牢牢记在心里,前年3月底回到家乡,乡领导很支持我,不到一个月,在全乡六个村建了一百多个冷棚试种“红城五号”甜瓜。乡里聘我为乡农业技术员,负责全乡甜瓜技术指导,还和每户瓜农都签订了全程技术指导协议。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东北遭受百年不遇干旱,瓜棚产出的瓜从每公斤3元降到6毛钱瓜贩子都不收。瓜农们赔大了,纷纷拿出全程技术指导协议找我算账,揪着我要把我送上法庭,我吓得哭起来,妈给村民们跪下了……


我当时真的懵了,觉得自己几乎不想活了,看着父母为我受了这么多的罪,抬不起头来,我真是没用,后来,政府与新闻媒体终于澄清事事,此次损失不是技术员的责任,而是气候造成种子的变异。

  
原因找到了,我决心第二年再试试。爸妈说啥不同意,说我吃一百个豆不嫌腥,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但我没听父母的好心劝告。我想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让乡亲们看一看。

  
2002年,我们乡大面积推广冷棚种植技术,并把经验铺开到全县,由于我的技术指导得当,好多的农民都通过种“红城五号”甜瓜发了财。

  
后来,我和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一起,还帮助农民建了暖棚,引进高纯优


良品种,由过去单一种玉米到种植经济作物,一些村还建立棚桃专业户,棚葡萄专业户,蔬菜专业户等等……我对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我相信,我在广阔的农村找到了我事业的梦。

  
笔者手记

  
2001年,辽宁农村遭受百年不遇干旱,《红城五号甜瓜种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辽宁日报》头版发表了有关农民上访的新闻,写的就是辽宁省西丰县德兴乡的真实故事,告的就是甜瓜技术员,当时我就是“红城五号甜瓜种”调查组的成员之一,后来澄清了不是技术员的事,是种子不纯,加上气候干旱,使甜瓜种产生变异。这一年农民遭受很大损失,不是一个县,而是整个东北农村,因为当时是政府行为,后来各级政府给瓜农做了经济补偿,才平息了这场甜瓜种风波。而在现在的辽宁农村,农民也从种子事件的恶梦中醒来,也正在享受着蔬菜大棚这样的科技致富的甜头。


写这篇稿子的目的,也是想告诉那些一心想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要只把眼睛盯着大城市,要把自己的所学、所能都贡献给自己的家乡。因为现在新闻导向大多都是写大学生毕业后怎么去闯事业到南方,或是出大成绩等等,很少看到哪个大学生毕业后,心甘情愿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去再做农村人。

  
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学生家长,他们更有这方面的误区,就是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供出去,只要是去城里,就是挣不到大钱也行,也算是没白供一回。就是二丫爸的那句话:“不许回来!我和你妈这么难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你能有出息,做个城里人……”

  
这就是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择业误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像二丫一样到农村发展,不也是海阔天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