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

时尚文艺、有品味,这是我对张杰的第一印象。当聊过天后,我发现有“创意”和“聊天根本停不下来”也挺适合他。

初见张杰是在7月成都小笼包公益助残组织举办的“无声课堂”上。作为授课老师,张杰讲述了广告从业者的苦辣酸甜,现场30多名残疾人学生、家长、志愿者听得津津有味,课堂里不时响起掌声。从饭店服务员到今天的广告公司合伙人,个中的曲折故事对比他时髦的外表,还真让我跌破眼镜。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创业故事。

饭店服务员到广告从业者

我叫张杰,1981年生人,成都本地“街娃儿”。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本来可以靠脸,偏要靠实力。十年前的我可以套用这句话:本来可以靠家里,偏要靠自己。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了。我父亲在90年代下海经商,家里条件一直比较宽裕,小时候的我没过过苦日子。但由于市场转变及管理不善,父亲的公司在我即将成年时宣告关张,一向爱玩的我感觉重担压肩,一夜间成熟起来。

毕业后,我接受学校分配进入酒店当服务员为家庭减轻负担,我懂得这并不是我该一直坚持的职业方向。

在酒店当服务生期间,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找一份更符合内心愿望的职业,于是我开始往网上投简历。由于小时候学过画画,有功底,对设计、制图也一直比较感兴趣,没想到,居然有广告公司愿意招我!虽然这家公司加上老板、员工、财务、执行一共就3人,却是我接触广告行业的初始。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广告设计,了解到最基础的广告业知识。那一年是2000年,我18岁。、

随后,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我在两年内跳槽了两次。2003年,我进入一家不错的民营广告公司,叫黑弧奥美,一干就是五年终于算稍微稳定下来。这一路上,我都在边学边充实自己,不断成长。到2008年离开黑弧奥美的时候,我已经做到总
监级别,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但是,稳定的收入和规律的工作节奏反倒让我觉得是时候该出去闯闯了。

创业第一波受挫 管理不善致公司倒闭

2008年,我和朋友以3万元的成本开始自己单干。

我们各自带着一个项目开始运作起来,由于我们手头的两个客户均比较大牌,广告月收入比较大。当时除开loft办公室每月租金1500元及用工成本,我们一月能达到6、7万毛利。但由于公司运营速度过快,公司的各项制度包括员工管理、财务管理、客户资源对接等均无跟不上节奏,不成熟的创业思路也让我和朋友产生了意见分歧。2010年年底,公司在有项目有营收的情况下还是宣告关门。

不得已的放弃让我倍感创业的艰辛。痛定思痛后,我才明白公司并不单单只有核心竞争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给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但幸运的是,我又立即找到了创业方向,这才有了我现在的传播公司。

创业第二波 步步为营

2010年年底,由于公司关门,我把办公室搬到了更为便宜的地点。虽然员工不在,搭档不在,但我仍然坚持每天去上班,看着一个个显示屏和放置的设备材料,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开始邀请朋友来办公室聊天,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我开启了第二段创业旅程。

2011年年初,在朋友的推荐和邀请下,我成为了成都子木传播的合伙人。这一次,我并不像第一次创业那样急于求成,毛毛躁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管是员工管理、公司培训还是客户对接、资源整理,我都循规蹈矩做好每一环节。坚实的基础打下后,到今年,我们公司已经是年营业额700~800万元,有300~400万元利润的规模公司了。

创业进入稳定期,但我还是始终保持危机感。第一就是成本控制。今年,我将公司搬到了理想大厦,相比之前在东郊记忆4万元每月的房租,如今才每月2万元,让公司租房成本降低了一倍。而除去人工水电杂物等等费用,公司月平均利润能达到20万左右。

危机第二来自于大环境。由于互联网近年来的迅
速发展,新媒体的冲击让广告业倍感压力,移动互联网更是汹涌来袭,势不可挡。像海尔这样的大企业今年也宣布将不再向传统媒体投入广告,要将经费用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活动上来,客户对互联网的依赖和依存让我们不得不转型升级,于是我们也开始调整,希望好好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巩固核心竞争力。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广告师或者广告从业者,我更认同自己是“文创产业从业者”,是名“创意工作者”。我坚信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力和脑力消耗,它具有一定的视野宽度和视角广度,它是具有创意、有前瞻甚至有突破性的工作,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