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亿万富翁致富经大解析 1


当媒体帝国维亚康姆(Viacom)的董事长雷石东(Sumner Redstone)会见记者时,有人问他有多富,他回答说:“非常、非常富,也非常、非常棘手。”

当今的大多数超级富豪都像雷石东一样,他们白手起家,并至少感受过失败的阴影。他们通常在年事渐高时仍干劲十足。伦敦商学院的奈杰尔?尼科尔森(Nigel Nicholson)教授在进行了一项致富研究后指出,唯有“医生的警告”能让这些富豪最后收手。

医务人员应该硬下心肠。去年的《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排行榜显示,这些人中只有37%因继承家产成为亿万富翁,相比之下,80年代的榜单中约有200人是蒙上辈余荫。

现年82岁的雷石东拥有维亚康姆70亿美元的股份,他仍然密切参与管理自己的财富,以及管理这笔财富背后的巨无霸企业。倒不是两者很容易区别开来,因为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媒体领域,维亚康姆经受了不少企业风暴。他对自己晚年到来所做的一个让步,就是为他在贝佛利山的家(近期购置的豪宅)收集珍稀热带鱼,偶尔也在那里工作。他曾在一个酒店里住了很多年。

白手起家的财富来之不易,随后的过程可能意味着面临灾难。

有时候,这种灾难会威胁人身安全。1979年,在波士顿考普利广场酒店的一场大火中,雷石东全靠悬在窗台上才幸免于难,而他的身体有45%的部位烧伤,在营救人员够着他的时候,他的手腕几乎要被火烧断了。这种时候,许多人可能会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放慢奋斗的步伐。但雷石东却没有这样,他继续进行事业上最大的几笔交易,包括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他与死亡抗争的故事,就是坚韧不拔的寓言,那些奋斗不止的亿万富翁们都有这种特点。“肉体或任何方面的坚韧不拔,是生存的关键,”全球排名第42的富翁雷石东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他在自传中描绘的细节,就是被争吵与残酷的董事会斗争所破坏的生活。他似乎喜欢用“战争”,而非“尔虞我诈”来比喻做生


意。

追求财富的决心

但这种进行斗争的坚定决心来自何处?不要问这名曾经贫困的东欧移民后裔。“我一直都是那样,”他告诉《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我有一种执著的竞争精神,我不知道那是家族遗传还是环境造成的。谁在乎这些?那就是我。”无论如何,在这种决心的推动下,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取得了法律学位,发明了多厅影院,建立了维亚康姆,还有很重要的——当他的身体着火时,15分钟没有松手。雷石东媒体帝国的分支机构,目前覆盖全球7.8亿家庭观众,拥有美国的两个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派拉蒙电视网(UPN),众多的有线频道,还有西蒙-舒斯特(Simon Schuster)出版公司。
尼科尔森认为,父母,尤其是“慈爱而望子成龙的母亲”往往是关键。他们在孩提时代灌输动力,这种动力让这些全球最成功的人士不断向前,即使经历肉体的痛苦也不退缩。但他承认,这种模式“并不可靠,还不足以成为科学”,更多的是一种直觉。

其它因素,特别是“大把的精力与注意力”似乎更能解释这种现象,英国一群白手起家的超级富豪,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些因素。

乍看之下,艾伦?休格(Alan Sugar)爵士与李察?布莱信(Richard Branson)爵士没多少相同之处。前者出身伦敦东区的政府公房,父亲是一名吃苦耐劳的裁缝,后者出身于优越的高级中产阶级家庭,两人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只要掀开盖子就可以发现,推动两人的动力(尤其是在逆境中)是相同的:一部永动机。布莱信没有继承遗产,而是靠在家里出售邮购产品起家的,这与艾伦?休格靠家用电子产品发迹颇为相似。

关键是要渴望赚钱

休格必须冲出贫困,布莱信必须超乎社会的期望。但他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尼科尔森表示,没有多少中产阶级出身、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孩子能成为亿万富翁,因为他们缺少动力,在文化上,他们通常受到限制,无法在传统范畴内获得成功。没人可


以指责布莱信循规蹈矩,就像你不能指责休格与雷石东一样。“他们执着地渴望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成就和地位。一般而言,成为亿万富翁的关键,是拥有获得成功的坚韧不拔的决心,”尼科尔森说。

“关键是要渴望赚钱,不挥霍或将它留给后人,而要把钱看作自身价值的象征。因此你的钱永远赚不够,因此没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即使困难重重也继续前进。你通过金钱寻求安全感,这是一种金钱永远无法满足的、心理上的安全感。”

他的理论有助于解释,亿万富翁们在有了很多钱以后,为何不功成身退,成天只管打高尔夫球,为何这么多富翁不买私人飞机和豪华轿车。“我绝无可能放慢脚步,我就是做不到,”休格曾如是说,听起来就像是种病。他或许就是雷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