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木兰”的创富神话

谢企华是名副其实的“铁”娘子。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谢企华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奉献给了宝钢。1978年10月,她进入筹建中的

谢企华是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谢企华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奉献给了宝钢。1978年10月,她进入筹建中的宝钢,1994年,她出任宝钢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0年起又兼任宝钢股份董事长;2003年,她集宝钢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头衔于一身。

宝钢的成长发展史上留下了谢企华不可磨灭的个人烙印:她主导了宝钢1990年代跟上钢、梅钢的联合;又在2001年,操刀了宝钢与首钢、武钢的战略联盟;2003年起,她又开始寻求宝钢跟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在海外与日本、卢森堡、巴西的相关企业缔结合作,使宝钢一步步成为总资产超过 2000亿元的巨型公司。

这样的履历与成就,让这位铁娘子在钢铁这样一个基本由男性主宰的传统行业里成为传奇。而正因如此,谢企华先后被评为《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华尔街日报》“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

2007年1月,谢企华自宝钢功成身退,自此公众视野中很少能看到她的身影。然而,当人们认为在经历宝钢的辉煌后,她的职业生涯已完美收官之时,2010年12月,谢企华归来了。这一次,她的新战场是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对于为何选择谢企华执掌国新公司,有评论分析认为,一是与中投在海外的硬碰硬收购不同,将被整合的央企各种或明或暗的利益得失正需要一个形象相对柔和的女性斡旋;另一方面,谢企华实际的企业经营能力,以及在诸侯割据的钢铁行业丰富的整合经验,则又恰恰为即将面临棘手整合的国新资产所急需。

而从目前来看,国新公司虽然起步未久,但其运作思路已经开始体现谢企华一贯的规划清晰、行事稳健的作风。

“国新的投资标的选择标准非常简单——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经济安全的产业,以及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3月6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参加“两会”的谢企华首次公开解读和阐述国新公司的定位和投资脉络。

谢企华表示,国家对央企辅业的整合平台已经存在,不需要国新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国新存在的价值在于做央企内部重组,或央企与地方国企、央企与民企重组的资本纽带,而这种资本纽带是基于央企主业或其独立业务的。同时,在对投资对象的筛选上,国新则将重点投资核心放在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领域。

对于自己和国新公司在未来央企整合中的角色,谢企华清醒又信心十足:“目前,央企对国新公司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因为这些央企通过银行贷款也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国新公司的需求会加快,国新公司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对于这位现年67岁的铁娘子来说,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张茵:玖龙纸业环保造纸成就女首富

1985年,27岁的张茵决定将废纸回购做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不会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纸”与“低碳”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词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传统的行业与最新潮的理念,张茵把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玩出了新花样。

由于之前曾受中国一造纸厂委托去香港收购废纸。张茵开始涉足将稻草浆造纸改为环保造纸这个领域,对行业的了解使她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大部分高档纸的原料都需要进口的废纸和木浆,在这种状况下,回收废纸就成了解决造纸原材料的重要途径。

回收废纸这个行业当时的入行门槛并不高,而香港则成为客商的最重要集散地。许多年后,张茵回忆认为,自己的运气真的是很好:“香港从事废纸回收的虽然是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但特别讲信义,与我特别投缘,再加上我坚持废纸的品质,又恰好赶上香港经济蓬勃时期,因此6年内我就完成了资本部分积累。”

1990年2月,张茵将废纸回收的业务拓展到了美国,成立了中南控股公司。此后10年间,中南先后在美建起了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2002年,中南跃升为美国集装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时至今日,中南已是欧美最大的纸原料供应商。

从废纸收购到打包运输,中南控股公司成功地整合了产业链。然而张茵并不满足,既然我们已掌握了上游的原材料,何不投资生产呢?

1996年,张茵果断地在东莞投下1。1亿美元,设立玖龙纸业。发展至今,玖龙纸业已超越晨鸣纸业(000488,股吧)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以三条生产线、百万吨产能确立了中国包装纸板龙头企业的地位。

张茵有脚步并未停下。2006年3月3日,是一个值得张茵和玖龙纸业铭记的日子。这天,玖龙纸业在香港主板上市。挂牌当日收盘价为4。75港元,较发售价上涨39。7%,成交24。25亿港元,为当日港股最活跃的前20只股票之一。

2003年,张茵以25亿排在胡润富豪榜第17位,2006年则以270亿成为中国女首富,这是该榜上第一位女首富,也是全球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张茵名噪一时。

然而,张茵和玖龙纸业也曾因环保等问题备受外界诟病。在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产业的名单中,玖龙纸业在四川乐山和内蒙的两家工厂赫然在列,因为环保问题,它们即将被关闭。

鉴于此,张茵在对股东的报告中如是说: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至2010年9月底时淘汰落后造纸产能超过四百万吨,及2020年实现碳减排 40%-45%等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大企业做大做强,关闭不合规的中小型造纸厂,带动企业升级。政府坚决执行各项节能减排和限产措施,大大加速了市场整合,本集团于2010年7月和8月销售量出现显着增加,反映了国家环保政策带动市场整合的效果。

吴廼峰:最大的困难在于挑战自我

作为天士力集团的总裁,吴廼峰与天士力的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渊源颇深。

从1969年一参军就从事医药工作的吴廼峰从实践中逐渐发现,传统的复方丹参片还存在未开发的潜能。

1991年,她同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等人多次分析、研究复方丹参片。在取得初步认识后,决定对复方丹参片立题、再开发,研制复方丹参滴丸。1993年10月23日,复方丹参滴丸获得国家级新药称号。

吴廼峰主持了对这一新药的立项、寻找合作风险投资、科研设计、质量工艺研究、药效毒理、临床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为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国家新药上市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和心血。1994年1月,复方丹参滴丸申报军队科技进步奖的过程中,

吴廼峰作为主研人之一,主要负责申报材料的编写与答辨工作。她连续加班,每天工作至深夜。由于前期工作扎实,申报材料准备充分,复方丹参滴丸顺利通过评审,且在中药项目评审中选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系列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重中之重项目;1998年,列入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999年,列入国家973计划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生命,发展传统医学贵在创新,重在现代化、国际化。为此,她百尺竿头不断进步,不断攀缘医学科技新高峰,攻克了一个个科研堡垒。”吴廼峰说。

正是由于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由她立项、开发、研制5年的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功能的“养血清脑颗粒”随之面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女性的吴廼峰,更关注妇女姐妹的健康。她提出了“发展健康产业”的设想,先后开发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袋泡茶——“天士茶”,以及妇科用药、健康用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

在天士力集团产品研发过程中,吴廼峰主持承担了多项医药科研项目。已上市的除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外,还有治疗感冒的柴胡滴丸等多个品种。

而吴廼峰并不满足于医药品种的研发。

在天士力初创时期,吴廼峰不仅做总工程师的工作,还担任市场总监,做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她认为,营销的决胜点不是在超市、药店或百货商店。因为那只是商品流通的地方,而是在消费者心中。为此,她努力把全新的理念导入消费者心中,使天士力生产的药品坚持专家指导、学术推广,向广大消费者导入科学的健康理念,改变消费者“有病吃药”的观念为“无病用药”,使天士力药品进入市场有了另一空间。

为了开发市场,吴廼峰经常日夜兼程,白天工作,晚上赶路,在几日内连续转战几个市场已是正常的工作节奏。在开发河北市场时,她坐着双排座大货车跑商业单位,签合同,铺货,召开推广发布会,忙得不可开交。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至今被集团职工及当地有关单位传为美谈。

相比男性,女性企业领导者的创业之路面临更多挑战。对此,吴廼峰说:“相比很多国家,中国女企业家获得的支持和认可较多,中国职业女性的数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做好一名女性企业领导者的最大困难来自于挑战自我。工作中,在时刻提醒自己角色概念的同时,我会刻意忽视自己的性别,并且保持胸怀坦荡,不断学习。”

张兰:餐饮天后颜色“俏”

俏江南创始人、皇族后代、大S的婆婆、华人选美大赛冠军……任何一个名号都足以大书特书,但翻看张兰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杂糅着许多苦涩与辛酸的童年,不难看出,大部分都浮于表面,真实的她是个把生活的华彩几乎发挥到极致的强人。

1968年,10岁的张兰跟随被下放的母亲从北京来到湖北偏远的山区农村。直到现在,她讲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更像是分享生活的色彩,并没有忆苦思甜的感觉。

为了改善伙食,那时张兰晚上带着手电筒到田里去逮青蛙,有一次只有一个小女孩肯和她一起去。然而,手电筒突然快没电了,俩人在田埂下边分明看见另一条田埂上一对游走的绿光,而且就离自己10米多远。“赶紧跑啊!”吓得她们连青蛙也扔了。张兰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有时候没狼了还觉得寂寞呢,因为你拿着手电,那个狼从来没见过,根本不敢过来碰你。”

那时,从北京带来的唯一家当—一个小木盆成了张兰家的“聚宝盆”,不仅能用来洗澡洗衣服,张兰还经常坐在里面随盆飘到河塘中心去采摘菱角。但是,这些令张兰母亲潸然泪下的生活场景,却让年少的张兰觉得非常快乐。这样乐观的性格决定了张兰日后的生活基调,她曾透露自己一年只给自己一次哭的机会,有压力也不需要别人分担。

1991年,34岁的张兰带着在加拿大辛苦挣下的2万美元创业资金回到祖国。选择餐饮业,对于张兰来说仿佛是来自骨子里的那种对美的孜孜以求。张兰是旗人,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传统贵族式的生活方式依然在她的生活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哪怕只有3样咸菜,家里人也会分3个碟装盘,并且切出不同的叶和花,再搭配采来的花瓣。

凭着“民以食为天”的直觉,张兰投资13万元在北京东四开了家川菜馆,取名“阿兰酒家”。回忆起童年生活的地方,诗情画意的大片竹林总萦绕在她脑海。于是她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带着竹工上山砍竹子,然后用火车把这些13米长、碗口粗的竹子运到了北京装饰“阿兰酒家”。

这是张兰事业的起点,也是腾飞的基点,6年后,她以6000万元的价格售出“阿兰酒家”。

2000年,张兰重新创业,开办“俏江南”,店内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装修细节处处流露美学畅想。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指定餐饮供应商,并获的鼎晖投资和中金公司共计3亿元的投资。现在“俏江南”在内地15个城市约有60家分店,以及“兰会所”、“SUBU”等多个子品牌。

俏江南走的不是纯美学路线,其推行中餐管理与制作的标准化。光是鱼香肉丝这道菜,精确到主、辅料各有几两、用多少克盐、多少毫升的酱油、几撮葱花,就连用多大的火候,都有科学计量和规定。

而“上市”也成为这几年围绕“俏江南”的重要话题,近日,有消息称,俏江南已聘请瑞银作承销商,计划年内在深圳A股上市,但未有透露具体时间表及规模。比较确定的是,张兰在香港接受外媒采访时称,俏江南今年计划新增约30家分店,员工总量预计将相应增长至约1万人。

杨绵绵:领导者应具备“三商”

如果是在机关单位,一位70岁的老太太,应该早已享受了15年安逸的退休生活。但对于1941年出生的杨绵绵而言,她的生活还是在“像男人一样战斗着”。

1963年,现任海尔集团总裁的杨绵绵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这位出生于上海的22岁女大学生没有回到上海,而是在当地做了教师,后来又进过工厂,去海尔前在一家机关单位的引进办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碰到了张瑞敏,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1984年,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张瑞敏力邀杨绵绵到青岛电冰箱厂工作。许多年后,张瑞敏说:“当年力邀杨总裁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

那时候的海尔是一家资不抵债的集体小厂,企业自身难保。但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海尔全球员工已经从当时的不到600人发展到7万人,从一年只有148万收入发展到去年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从亏空发展到利税超过100亿元。

在国际上,海尔已早早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仍是杨绵绵最惦记的事情。

“根据欧洲的统计,现在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占的份额是49。1%,这个比例很大,但是,拥有中国品牌的只有2。89%,在这其中86。5%是海尔品牌统计的结果。中国的产品大量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多的中国家电产品,但是其中有中国品牌的只有2。89%,而在这里面86。5%是海尔品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产品出去了,但是我们中国的品牌没有出去!而且,品牌即使出去了也是很微弱的很小的一点2。89%,这里面海尔有占了很大一部分,说明我们力量很单薄,没有造成这么一种势,对我们整个中国国家的家电企业的转型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杨绵绵表示。

富起来的海尔并没有忘记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感也彷佛渗透进了杨绵绵的血液中。作为连续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杨绵绵提出了很多议案和建议,这一次杨绵绵提出:“企业只有发展才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杨绵绵说,如果企业连自己的基本运营都维持不下去,就没有能力去履行社会责任。

如何发展?杨绵绵认为就是持续创新。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说海尔优势正在从执行力优势向创造力优势转变。杨绵绵对此表示:“执行力的概念相当于领导指挥、员工执行,这就是传统模式。创造力就是用户要求,员工去千方百计想办法满意。千方百计想办法满足就是创造力,我们每一员工不是听着领导怎么说,而是根据用户难题去解决难题,所以会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

在海尔,杨绵绵无疑是一个将帅级的人物,对于管理艺术,她有这样一套理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三商”,即智商——能准确地理解事情;情商——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韧商——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不行,关键还是要有韧商即韧性,这条最难达到。”

陈丽华:褪尽铅华 转身紫檀

陈丽华,生于1941年,以地产起家,终至巨富;

1990年,以数十亿的身价,与比自身年龄要小十几岁的名演员迟重瑞结缘,这段婚姻让她不能再低调;

60岁那一年,她被冠以“内地女首富”的称号;

这番经历,即使在21世纪,对于一个女子来说,也属传奇。

如今,陈丽华称谓众多: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等多重身份。可以说,年虽耄耋,但陈丽华女士华彩依然。

事业:将商业地产向通州推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富华国际集团及旗下富华置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北京高端商业地产业绩斐然。从长安俱乐部到丽苑公寓,从金宝街到紫檀博物馆,富华国际集团对外宣称要“铸就中国高端房地产的第一品牌”。

如今,住宅市场被严调之下,市场认为商业地产的机会已经来临。富华国际集团配合去年被热炒的通州新城概念,在获得通州水乡项目的发展权后,开始发展通州新城核心区水乡项目。

《证券日报》记者对陈丽华女士采访后,得知通州水乡项目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块,合计整体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拟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人民币,整体开发周期持续3-5年。

2011年内,通州水乡的南区就拟投入正式施工建设,未来北区也将配合周边商务楼宇展开。

曾有市场传言,陈丽华女士不喜欢资本运作,因而富华国际集团未筹划上市事宜。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陈丽华认为“不能为上市而上市”,而是希望更能够谨慎一些,需要等富华集团更稳健以及成熟后再行考虑。

爱好:紫檀木艺术品的收藏。

1999年,陈丽华斥资2亿元投资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同年5月,她被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纳市长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如今,陈丽华如此形容:“紫檀对于我来说已是融入生命中的事了,我不仅收藏,最重要的是传承紫檀雕刻以及传统明清家具制作的工艺”。

而且,就在不久前,陈丽华所申报的“紫檀雕刻”已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社会责任:关注慈善并在将教育作为“两会”提案议题

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丽华捐款200万人民币,后又捐赠价值近千万元的棉被毛毯;

2010年玉树地震,陈丽华捐赠价值250万元的物品钱款。

而身为政协委员,陈丽华在今年将教育问题作为其关注对象,其提案议题为“关于将传统文化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建议”。

在议案中,陈丽华提出五点建议,指出要从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教师以及学科建设五个方面来推动传统文化学科的建设,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价值。

商人与文化,现代与传统,陈丽华将其结合的恰到好处。紫檀木以名贵精致持久而令世人珍惜,陈丽华的财富王国,也同样的精致、低调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