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葛维汉创业从大学启航

  1985年,葛维汉从林口县农村考到哈尔滨电工学院计算机系,在课余时间当家教。当时,“家教”可是一个新名词儿。

  1989年,葛维汉作为全校同届生中唯一考上研究生的佼佼者,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头脑灵活的他开始给电脑公司打工,成为卖电脑高手——当时,电脑还是一种“稀罕物”。

  1992年,葛维汉拿着东拼西凑的一万多块钱,成立了海德电子公司。当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2006年,葛维汉的新海德科贸有限公司向国家提交了四项专利申请,涉及节水、节电、节热。转年,节能、降耗、减排已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借钱开公司

  葛维汉毕业时,计算机专业很吃香,如果是研究生更抢手,可在其他同学为捧上“铁饭碗”而雀跃时,葛维汉游说同学孙振伟“下海”了。

  1992年3月,葛维汉、孙振伟和于志超三位年轻人开始了创业史,做与计算机有关的生意。几个穷学生开始四处借钱,家人、同学、朋友、老师,能想到的都借到了。三人做了个账本。孙振伟还记得,当时借钱的账本写满了好几页,“债主”得有上百个,最少的借三十块钱,最多的是他们的大学老师,借给 2000元钱,总共凑了不到两万元钱。公司挂牌后,账本成了他们最初的工作动力,每单业务结束,几个人就凑到一块儿,商量还钱的事儿。根据借钱人的情况,以及自己手里的余钱决定先还谁。到1994年初,账还清了。

  难忘创业岁月

  葛维汉等人开始卖电脑,去北京进货,回哈尔滨卖。每次进货,都是葛维汉和孙振伟两人跑北京。由于当时银行业不发达,每次进货,他们都把现金装在皮包里找个两人座位,皮包放在两人中间,用身体夹住,途中他们尽量避免走动。当时哈尔滨到北京的火车要开18个小时。到北京后,两人乘地铁、倒公汽,到中关村进货。

  孙振伟辞职两年没敢告诉父母,平常写信免谈工作,每逢春节,他要按照单位放假的时间回老家,带回的东西明明是商场买的,


也得说是单位发的。直到1995年,海德电子的业务不断扩大,收益不断增加,孙振伟才理直气壮地把辞职创业的事情“昭告”家人。

  走过创业初始阶段的艰苦时期,葛维汉开始真正做网络,现在他瞄准了一个极有前景的领域:把移动通信技术与测控技术完美结合。他们公司研发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已在长春完成一期工程,可监测80眼井的用水情况,在北京检测了100眼井。他们研发的节电设备即将在东北农业大学投入使用,可实现校园年节电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