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农贸市场里商贩的小把戏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农贸市场就成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必去的消费场所。如今,虽然大超市遍地开花,但许多人还是更爱去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量米,既方便又实惠。不过,一些小商贩为了牟利,可能玩了一些你并不知道的小把戏。

 

  本期就请业内知情人士为我们一一揭秘。

  蔫叶菜淋水冒充新鲜

  许多人都觉得农贸市场里的蔬菜最新鲜,是因为那里的菜直接来自菜农,或像有些商贩所说,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当天赶早刚刚收上来。但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海淀区7家大小农贸市场后,发现所谓的新鲜蔬菜,很多是将蔫了的蔬菜淋点水,或者干脆用水浸泡冒充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姜微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在绿叶类蔬菜上,因为消费者往往以菜叶颜色是否青翠、表面是否水润有光泽来判断它们的新鲜度。

  专家支招:不要认为早市的蔬菜一定是当天才从菜地收上来的,农贸市场里的菜大都是从大型批发市场上贩来的,当天卖不出去肯定还会接着卖,因此,一定要学会自己鉴别。像菠菜、油菜、豆苗等绿叶蔬菜最容易喷水,如果叶尖萎蔫或者外层叶片被剥落过,很可能就是冒牌新鲜菜。此外,萎蔫后再淋水的叶菜光泽减退,并有水渍和斑块,这是由细胞破损而形成的。像毛豆、豆角等蔬菜,可以尝试拨开豆荚检查。没有浸水的新鲜毛豆,豆粒被周围的白色薄膜包裹着;浸过水的,豆粒会与薄膜脱离。

  打上灯光开电扇,熟食看似鲜又嫩

  每个农贸市场里都有不只一个熟食摊位,记者注意到,不管是自制的灌肠、熏肝,还是诱人的鸭脖、鸡腿,大都摆放在玻璃柜子里,用一盏度数不高的日光灯早晚照着,正上方还挂着吊扇,上面系条白毛巾,不停地旋转驱赶苍蝇蚊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灯光的照射能让熟食颜色显得格外红嫩新鲜,尤其是粉色等暖色调灯,作用更加明显,让人一看就有食欲。吊扇转毛巾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赶走苍蝇,但给人卫生整洁的印象,还能将熟食的味道传播出去。有些人原本没打算买熟食,闻味儿观色,就会动心买上一些。但到家一看,熟食颜色可能就没那么鲜嫩了,没准儿还会吃坏肚子。

  专家支招:挑选熟食要做到“两看”、“一闻”、“一尝”。“两看”是指:一看放置熟食的柜台是否四面密闭,周围有没有苍蝇和灰尘;二将熟食拿到柜台外,看颜色是否还鲜嫩,如果发黑或者色泽过红,都不要购买。“闻”主要是闻有没有异味,以免买回变质产品。“尝”是主动要求品尝,如果味道过咸,可能是因为放置过久而用盐水加工过,为了健康还是少买为好。

  催熟的瓜果早上市,价高味差没营养

  冬天吃西瓜,春天吃桃子,农贸市场上常有最新早熟的瓜果出售,但买回家后味道却与人们想像的差距很大,因为它们很可能不是“长熟的”,而是“催熟的、捂熟的”。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告诉记者,为了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商贩可能对没熟或半熟的瓜果做些手脚。例如西红柿半熟后放在麦草内捂热一段时间,颜色红了,本身的味道却没有了;从南方贩运来的香蕉大都七八成熟,小贩们廉价批购后,在未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层催熟剂,一两天时间,香蕉就变得黄澄澄了;草莓、桃子等也可能用催熟剂,外表成熟好看,味道却很差,原本的营养也大打折扣。

  专家支招:尽量多买应季瓜果,既便宜,味道又纯正。如果实在想吃反季节瓜果,每次最好不要多买,买前要求品尝一下,如果小贩拒绝,很可能就是催熟的,味道不佳。

  死鱼死虾泡新鲜

  日前,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查处涉嫌违反食品添加剂规定的“洗虾粉”。通知指出,一些农贸水产市场的摊主在清洁龙虾时,会使用“洗虾粉”,经它一浸泡,原本颜色暗红、且藏有黑色杂质的小龙虾,一下变得色泽鲜亮。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一位检验人员表示,他们在抽查农贸市场水产品时也发现,一些小贩会用含有甲醛的水溶液浸泡鱼虾,让它们不易变质,看起来新鲜,但人吃了被浸泡过的鱼虾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反胃、呕吐等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专家支招:淡水水产品尽量买活的或者冰冻的,还要学会辨别:新鲜的鱼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鳃盖紧闭,鳃片呈粉红色或红色,鱼鳞光亮、整洁。质量好的虾,头、体紧密相连,外壳与虾肉紧贴成一体,用手按虾体时感到硬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