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富穆克什的发家路

        公众之所以给予穆克什如此高的关注,因为这个家族在印度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非同小可。据统计,安巴尼家族掌控的信诚工业集团年销售额占印度全国GDP的3.5%,为国家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公司市值相当于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近6%,印度每4名股市投资者中就有一人持有信诚工业集团及相关产业的股票

  迪鲁拜在印度民营经济上的地位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以至于不少经济学家把印度近现代经济分为前迪鲁拜时代与后迪鲁拜时代

  安巴尼家族的财富积累时间不过50年左右,正式的传承也只经历一代。但是,安巴尼这一代抵得上其他家族数代。

  这位以一抵几的传奇人物正是穆克什的父亲迪鲁拜·安巴尼。他借着印度经济的起飞,以敏锐的商业嗅觉与过人的商业才华,仅用25年,就将一个白手起家的小公司送进了《财富》全球500强。

  纺织业起步

  迪鲁拜生于1932年,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家境再普通不过。

  迪鲁拜16岁就独自外出谋生,他第一站选在也门首都亚丁,在Besse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两年后,迪鲁拜升任为一名小经理,主管公司在亚丁的加油站,并在此期间掘得第一桶金。

  通过在亚丁几年的工作,迪鲁拜发现,也门政府的主要货币里亚尔(Rial)不仅是真金白银,而且含量“充足”,以至于只要把手中的钱全部换成“硬币”里亚尔,找个地方熔掉,重新铸成金条或银条,转手再卖给伦敦的金条交易商,就能从中获利。

  迪鲁拜以自己的全部积蓄频繁运作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也门政府发现自己的里亚尔正迅速减少,很快就展开调查,立即勒令这位20多岁的年轻人收手。

  1958年,26岁的迪鲁拜回到祖国,以1.5万卢比与表弟联手创立了信诚商业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公司主要进口聚脂纱,出口香料,但由于规模太小,挣钱不多。更严重的是,两兄弟脾气不合,表弟经营谨慎,迪鲁拜极爱冒险,最


终于1965年分手。

  1966年,迪鲁拜正式踏上当家老板之路,凭借敏锐的嗅觉,他捕捉到一个新商机:纺织厂。事实上,纺织厂并非真正意义的新路,但不安分的迪鲁拜自有创新之道。

  建厂之初,迪鲁拜就已经想好创新之术:品牌及营销。

  他的纺织厂不仅全部采用聚脂纱,而且以他侄子的名字Vimal Ambani率先为产品创立了品牌“Vimal”,并在全国大做广告与推广。由于招数新颖,运作得当,其品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纱布第一品牌,很多百货公司与零售店甚至打出“只卖Vimal”的旗号。

  到1975年,43岁的迪鲁拜已经把信诚纺织厂做成印度纺织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更是民营企业的先锋。但真正的传奇却刚刚开始。

  改写印度商业史

  1977年,迪鲁拜将信诚纺织厂公开上市,不仅开创印度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之先河,整个印度商业史也由此改写。

  信诚纺织厂可不是一般的公司上市。在当时的印度,民营企业上市仍属新鲜之事,但冲着信诚纺织厂的名气与影响力,超过5.8万投资者毅然追随迪鲁拜,成为信诚纺织厂的股东,尤其是信诚纺织厂的经销商,几乎悉数加入,以至于迪鲁拜召开股东大会,不得不选择在印度最大的体育场进行。

  上市后的信诚纺织厂,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印度民企老大。首批跟随冒险王的投资者们也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将股票保留,平均每年43%的回报率足以让他们中最小的股东都成为百万富翁。

  如果说1977年信诚纺织厂的上市称得上印度民营企业的一次爆炸,那么公司此后10年的发展则称得上火箭的连续发射。

  成名并暴富后的迪鲁拜在商界与政界同步出击,一方面继续经营信诚纺织厂,一方面接触政治明星,并成功与两任印度总理的英·甘地成为密友。

  此后,迪鲁拜又先后带领信诚工业进入石油、化工、电信、零售等原来杜绝民营的市场,到他去世时,信诚工业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年收入过百亿美元的巨无霸


集团。

  一山难容二虎

  1980年初,由于集团急需人手,迪鲁拜将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MBA的大儿子穆克什召回家族。几年后,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小儿子安尼尔也回家族效力,两人迅速成为迪鲁拜的左膀右臂。尤其是1986年2月,迪鲁拜不幸中风,由于身体偏瘫而精力不济之后,两个儿子在公司迅速各挡一面。

  在大儿子穆克什的努力下,信诚工业集团1991年成功打入石油产业,成立信诚炼油私营公司(Reliance Refineries Private Ltd),成为印度第一家踏入石油领域的私营企业。两年之后,在长于资本运作的二儿子安尼尔的操作下,信诚炼油私营公司成功上市,迅速跻身印度最大的炼油厂行列。

  安巴尼兄弟的国际资本运作,与父亲1997年在印度率先上市如出一辙,不仅成功地为集团自身日后的迅猛扩张铺平道路,使信诚工业集团规模迅速地从10亿美元跻身百亿美元之列。

  除了先进的资本运作手法,两人还大胆采用西方的管理经验,使整个集团的发展迅速而有序。

  2002年,父亲迪鲁拜因二次中风,不久去逝。两兄弟的矛盾在父亲逝世后并未立刻显现,而是在几年后如火山般喷发出来。据熟悉该企业内幕的人士称,迪鲁拜去世前没有留下遗嘱“明确产权”是日后兄弟俩反目的根源。同时,两人性格不合也使兄弟俩渐行渐远。哥哥穆克什保守,沉默寡言,一心扑在事业上;弟弟安尼尔开放,喜好社交,还娶了一位宝莱坞电影明星为妻,对政治有着特别的兴趣。

  穆克什认为自己是长子,理所应当继承父亲的全部事业。2004年11月22日,穆克什主动给全体员工发一封电子邮件,称“集团所有权问题”已得到了妥善解决,他将全权负责信诚工业集团事务。面对大哥的率先出击,小弟安尼尔也不甘示弱,两天后率领6位董事从信诚能源集团集体辞职。两人的斗争正式从地下转向公开,从口水战转向实际行动。

  2005年7月,穆克什的母亲科其拉·安巴尼出面调


停,请双方各让一步,要求公司重大事宜交由董事会讨论,任何人不得私下决策。母亲的调停使信诚工业集团表面实现将相和,但大哥仍担任集团主席,小弟仍任副主席,局面并未有所改变。

  2006年2月,母亲再次调停失败后,果断决定分家。她迅速请来多位全球知名的银行家,详细核算信诚工业集团的资产,然后在兄弟两人之间实行三三制。根据这份协议,大哥穆克什获得信诚总资产的30%,将独自拥有信诚工业集团旗下信诚工业及信诚石油两大集团。弟弟安尼尔获得30%,将独自拥有信诚工业集团旗下信诚信息集团、信诚能源集团、以及信诚资本集团。迪鲁拜夫人本人保留30%,剩余10%在安巴尼几位姐妹间平分。

  同时,兄弟两人都有权使用信诚的品牌与标识,优先权归大哥。小弟安尼尔的公司需要重新取名,重新上市,但新集团名称之前可以加上信诚两字。另外,在分割协议中,母亲还要求兄弟两人各守本业,即便新拓市场,也不得在10年之内直接竞争。  

  虽然安巴尼家族已经兄弟分家,但整个集团的发展速度丝毫没有因为内斗而减缓。大哥穆克什正计划在石油产业的基础上,进军印度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同时还在策划规模惊人的印度经济特区,准备借鉴中国深圳的经验,在印度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上大显身手。小弟安尼尔在分家半年之后即实现信诚信息集团的上市,实力大增,如今正谋划在电信产业进一步做大。从2002年到2006年,集团规模从总收入100多亿美元几乎翻一倍,达到226亿美元,牢牢占据印度电信行业老大的位置,并先后成功打入信息、通信、零售等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