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开拓的艺术

     陶建幸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希望在本世纪前10年到20年成为中国的GE,有数个或十数个业务成为支柱产业——这个目标对于春兰并非容易。

1994年就成为中国空调老大的春兰,选择了多元化这条当时充满悬念的道路。10年后的今天,春兰用良好的运转证明了当年选择的正确,然而是什么支持这个庞大的企业在一次又一次的开拓新领域中获得成功呢?

    在江苏中部的小城泰州,21层的春兰研究院大楼显得格外显眼。1995年,春兰总投资15亿元的春兰研究院成立,至今它仍然是国内企业界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一个企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背后的推动力一定源自科技。”春兰集团技术副总裁帅荣俊告诉记者,“没有原创性的技术,所有表面的辉煌都是经不住考验的。”

多元化的背后

    直到今天,许多专家还在质疑企业多元化这个选择是否正确。然而早在1994年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陶建幸在将春兰推向空调老大的宝座后,就走上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

    1994年,在家电市场春风得意的春兰出人意料地开始兴建摩托车和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工厂。1997年11月,春兰集团更是在一片不解声中大手笔的以7.2 亿元接手已经举步维艰的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2001年3月,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列于一汽、东风之后,跃居国内第三位。到2002年7月,四大类18种型号的春兰15吨豪华型卡车全面推向市场,而且驾驶室采用了日产技术和轿车的豪华饰件,在国内卡车市场首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卡车“轿车化”。

    “从1997年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厂,到2001年春兰豪华卡车下线问世,春兰整整用了4年的时间;从1996年投资高能电池研究,到2002年国内第一项高能镍氢电池技术开花结果,春兰整整用了8年的时间。”春兰研究院院长邢志勇告诉记者。

    2002年9月,具


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春兰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春兰成为国内首家具备生产系列化高能动力电池能力的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于是春兰的第三支柱产业也随之清晰的描绘出来。然而看起来一帆风顺的背后,却凝结着春兰在创新技术上的长时间探索。

    据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春兰的研发费用就直线上升,到90年代中后期,每年均达到5亿元,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已经逼近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的水平。

    “企业自主研发的风险的确非常大,”春兰集团技术副总裁帅荣俊表示,“但企业必须承担这种风险,才能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

开拓的艺术

    在春兰首席执行官陶建幸眼里,开拓新产业是一门艺术。“这是一门融产业远见、投资技巧、做事风格和政策环境等为一体的艺术。”陶建幸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立项三原则:一、能否掌握这门技术;二、能否获得它的后续技术;三、这门技术能否变成自己的技术,在春兰生根发芽。“有九成把握,即可下决心。”同时陶建幸也认为,当一个产业的技术与投资门槛降到农民都能做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早在创业之初,春兰就把自主开发先进技术放在突出位置,坚守技术“三不”:不向外国同行购买成套设备,只引进关键设备,自制配套;不向外国同行购买成套技术,只引进关键技术,自我消化、吸收;不做组装型的技术下游企业,而与海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上游技术产品。

    空调研发起家的春兰研究院院长邢志勇讲了一个故事。1994年,春兰希望从日本购买空调的变频技术,日方却开出了7000万元的天价。看出日本企业用意的陶建幸向日方提出购买一台样机,对方认为春兰绝对仿制不出来,干脆“赠送”给春兰一台变频空调样机。然而一年后,春兰就研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空调变频技术,将空调能耗降低了20%到50%,噪音下降7分贝,压缩机寿命延长25%,在零下15度、160 伏电压等恶劣工况里仍然工作


,而这一切只花了300万元。1995年10月,春兰变频空调就出口到了国外。

    “直到今天,春兰一拖三变频空调在中国还是最先进的。”邢志勇无不骄傲地说。

    早在10多年前,春兰集团就开始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最终选择了新能源,即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领先世界的镍氢电池奠定新能源领域。确立了以高能电池为首的12项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前瞻性技术,并相继投入了数亿元,旨在开创新的产业群。

    陶建幸说:“你不要小看这些体积小的东西,它们技术含量很高,利润贡献率相应也高。搞核心部件难度高、投资大、时间长,很多人不愿意做。”

    “开发一项新技术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每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非常完备的体系。记得95年刚刚拿到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的立项书时,感觉就是天书。因为当时所有指标都是与世界同步的,感觉高不可攀。97年做出第一批样品,充放10次就废了,2000年在应用上也遇到问题。”邢志勇向记者回忆,“但最终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开放式的研发平台。也正由于这些问题存在,所以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成就感。”

    为催生原始性创新成果,春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完成了三大工程:一是建立了以春兰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为主体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为自主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继而研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自办企业高校——春兰学院,完善了与产研相结合的教学配套设施;三是构筑了全球开放式科研平台,使春兰的各项研究始终与全球前沿科技保持同步。通过这套体系,春兰已经先后开发出上百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春兰技术”产品。

    据悉,目前由春兰确定科研课题并承担相关费用,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的格局已经形成,海内外60多个科研院所与春兰结成了共同锻造“技术链”的联盟。

    对于掌门人陶建幸来说,目前的突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现在正探索一种更适合春兰发展的盈利模式,未来春兰将进入跨度更大、发展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