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新要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拓展就业富民新渠道,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纵向流动,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5〕9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阅读了解。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简称“四众”)等支撑平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普惠性政策措施,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创业创新主体,实现创业便利化,形成愿创、善创、勇创、共创的创业创新局面,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2.主要目标。立足市情和现实需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体系、成长空间,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 争取将凉州区创建成为省级“双创”示范县区。

  —— 形成30个市场化、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 在武威工业园区、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着力建设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孵化载体。

  —— 进一步建设完善武威职业学院科技创新园,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 依托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以产业上下游配套为重点,力争建成武威工业园区、武威黄羊工业园区、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创业创新示范园。

  —— 建设武威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民勤县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古浪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10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 建设凉州区金羊镇、民勤县蔡旗乡、古浪县大靖镇、天祝县华藏镇等43个乡镇就业公共服务中心,在四个县区分别建设县级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青年达到1.3万人。

  —— 每年通过创业创新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

  3.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双创环境。深化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均等普惠环境,激发创业创新者活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释放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作用,促进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

  坚持政策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加强创业、创新、就业等各类政策统筹,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责任担当,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确保各类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

  坚持开放共享,推动示范引领。搭建创业创新载体,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不断壮大创业创新主体。尊重和发挥首创精神,支持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

  二、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

  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综合优势,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引导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发展“四众”创业,营造“四众”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以众智促创新,释放创业创新能量。

  1.大力发展专业空间众创。积极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配合省上搭建全省统一的创业创新服务云平台,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实现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线上交流和资源链接共享。大力拓展就业空间,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孵化器、创业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基于互联网融合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鼓励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及各类线上虚拟空间等多种形式的专业众创空间发展。

  2.鼓励推进网络平台众创。鼓励互联网企业、优势骨干企业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营销、管理等资源,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支撑,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增强创业创新活力,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3.培育壮大企业内部众创。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将内部资源平台化,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提供平台支撑,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开发创新产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二)以众包促变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1.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鼓励企业、研发机构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研发任务的分发、交付,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技术跨学科创新融合。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万众创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动。

  2.大力实施制造运维众包。鼓励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实现跨区域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规模标准化生产能力。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通过采用众包模式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借助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

  3.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推动众包模式在服务外包领域广泛应用,鼓励发展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件投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生活服务外包,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效对接供需信息,优化服务行业组织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模式,发展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群众广泛参与、互助互利的服务生态圈,拓展服务性网络消费领域。积极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知识内容众包,促进形成智慧汇集共享新模式。

  (三)以众扶促创业,集聚创业创新合力。

  1.积极推动社会公共众扶。加快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各类公益事业机构、创新平台和基地的服务能力,推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施,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本。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

  2.鼓励倡导企业分享众扶。加强企业帮扶援助,鼓励骨干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辅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3.大力支持公众互助众扶。积极培育发展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创业联盟等各类互助平台。引导和支持市内外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慈善、指导帮扶等方式支持创业者创业。鼓励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持大众创业就业,促进互助互扶,营造浓厚的众扶文化氛围。

  (四)以众筹汇众资,拓展创业创新融资。

  1.积极开展实物众筹。鼓励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支持艺术、出版、影视等创意项目在加强内容管理的同时,依法开展实物众筹。

  2.稳步推进股权众筹。充分发挥股权众筹作为传统股权融资方式有益补充的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能力。配合省上积极争取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通过股权众筹方式募集早期资本。

  3.规范发展网络借贷。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网络借贷平台,为创业创新投融资双方提供借贷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风险控制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防范风险。

  三、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

  (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加大简政放权改革力度,消除对市场主体不合理的束缚和羁绊,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的创业创新环境,形成促进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1.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统一的市场规则,并落实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市场执法行为,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和“双随机”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公布省上明确取消和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项目目录。针对众包资金轻、平台化、受众广、跨地域等特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一张网”建设,督促市场主体履行信息公示义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诚信档案、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黑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管理制度,不在目录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对初创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一评多用”,减少重复性收费。(市编办、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工商注册流程,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严格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大学生等创业群体通过多种形式申办营业执照,优化工商登记服务质量。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和省工商局的实施进程,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武威市小微企业名录库,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四众”发展提供支撑。开展新设小微企业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资金周转、人才引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转型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扶小微企业渡过初创风险。(市工商局、市工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负责)

  3.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面向创业创新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全市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指导工作,积极扶持引导小微企业特别是新设立的小微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资助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商标申请、维持的资助。加大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假冒注册商标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执法,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落实“四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竭力为企业保驾护航。(市科技局、市工商局等负责)

  4.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优化人才流动配置机制,鼓励和支持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创办企业。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全面普及创业创新知识教育,建设一批市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广泛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培育一批专业创业导师,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为众创空间、创业群体提供策划、咨询、辅导等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制定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创业创新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激活创业创新主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编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科协等负责)

  (二)落实财税政策,强化创业创新扶持力度。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发展资金,探索设立市级财政创业基金,鼓励县区设立创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的引导、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创业创新。

  1.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和园区、孵化机构、众创空间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在一般公共预算中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创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的运作模式,通过参股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众创、众包等方式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采用“四众”模式的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市、县区财政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适当补贴。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对高等学校城乡居民最低保障家庭开店800、残疾毕业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求职创业给予补助。(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负责)

  2.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促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机构实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对业务规模较小、处于初创期的“四众”从业机构符合现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创业投资企业享受70%应纳税所得额税收抵免政策和企业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试点政策。跟踪问效,认真收集政策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出解决建议,提升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水平。(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3.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强化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算管理,在编制政府预算时,严格要求编制单位按照《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要求,细化编制范围,以部门预算为依据,做好市场调研,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合理地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政府采购预算在内的预算约束。在满足机构自身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向中小微企业倾斜,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微型企业进行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联合协议中约定小微型企业的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合同总金额30%以上的,可给予2%-3%的价格扣除。(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负责)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创业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丰富投融资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创业创新,强化金融服务,满足创业创新的融资需求。

  1.壮大创业创新投资规模。围绕国家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积极争取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创业投资引导机制,积极引进市内外投资机构在武发起成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用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相关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投入创业创新领域,建立健全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创业投资与政府专项资金对接机制,利用项目对接服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已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创业创新企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工信委、市政府金融办等负责)

  2.强化创业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针对创业创新需求的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保或互保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业务。用好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推动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活动扩大信贷投放。认真总结小额信贷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小额信用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创新业务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引导和支持银行金融机构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沉金融服务,在乡镇和村一级设立分支机构或便民服务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挂牌。积极遴选和组织一批创新活跃的中小企业发行各种企业债券、票据融资,支持创业创新企业通过市内外、场外产权转让融资。加快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产权交易市场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支持股权质押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项目收益债等新型债券。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省级以上开发区内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有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领域。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专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增强对创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投放能力。(市政府金融办、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监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3.丰富创业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依法合规发展,促进众筹融资平台规范有序发展,积极争取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开展实物众筹。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及流转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服务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发展。(市政府金融办、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监分局、市科技局等负责)

  (四)激发主体活力,鼓励创新型创业。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力度,鼓励创办、领办各类创新型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创业创新蓬勃局面。

  1.提高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积极性。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有关政策。对市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申请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级科研人员、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参与企业协同创新,并给予生活津贴补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企业股权时,可按规定在不超过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科技成果入股比例不设上线。财政资助的科研创新发展类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完善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等负责)

  2.引领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创新。实施武威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武威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资金。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统筹资源,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政策措施。完善大学生创业辅导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在内的全方位、体系化创业辅导。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和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休学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实践教育时间。(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创业创新技术平台:积极参与实施全省“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大力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创业创新区域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武威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武威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民勤县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利条件,构建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

  创业创新就业服务平台:在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1个就业服务中心,配套完善公共就业信息发布和监测网络,实现与县、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依托园区就业服务中心构建就业管理服务平台、职业中介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推动园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二)实施创业创新园区建设提速行动。按照每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有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总目标,加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以产业上下游配套为重点,积极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和众包模式,突出抓好武威工业园、武威黄羊工业园等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液体经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建材工业、特色化工、汽车装备与进出口等特色产业,努力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先行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争创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区。(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等负责)

  专栏2:创业创新园区建设提速行动

  甘肃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陆港中心区,以现代物流、口岸平台、国际贸易为重点,发挥高效物流、离岸金融和境内关外等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国际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现代化、外向型、多功能、生态型综合性新区,全力打造西部现代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等产业,依托甘肃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联盟,支持航天万源、凯帝斯电梯、承威专用车等骨干企业发展,形成风电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中国西部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金武地区新能源产业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力争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武威工业园:支持京奥港公司、青啤武威公司、达利公司、华一家具、响煤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重点打造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生物化工、轻工制造、机械建材、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化新技术产业园区。

  武威黄羊工业园: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技术为主导,支持莫高酒业、红太阳面业、普华甜菊糖公司、红太阳酒业等骨干企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产业经济循环,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

  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产业园:以现有新能源及煤化工产业为基础,积极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升级,支持甘肃兴业、太西煤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金武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市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民勤工业园: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形成以食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畜牧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民勤中天羊业、民勤威瑞环保、紫轩葡萄酒、华葉生物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古浪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化工建材、机械制造、节水设备、小商品轻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以果蔬饮料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天域生物、海纳塑业、达华节水、易源生物、古浪伊禧堂伟业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全省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综合制造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天祝金强工业园: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支持天祝玉通、正星、金能等骨干企业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碳基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培育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打造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争取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天祝炭山岭工业园:重点发展煤炭分质利用、油页岩开发利用和新型煤化工产业,支持窑街煤电天祝煤业、天祝县千马龙煤炭、朱岔峡水电站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以煤、电、化工循环产业链为主的新型能源工业园区。

  (三)实施大学科技创新园提质扩容行动。支持武威职业学院武威大学科技园提质扩容,鼓励武威职业学院结合地域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筹建武威市创业创新园。发挥武威职业学院特色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发展若干以大学生创业创新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场、创业沙龙为代表的创业苗圃,加快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阶梯型孵化体系,激活武威职业学院创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教育局、武威职业学院、市科技局等负责)

  专栏3:大学科技创业园提质扩容行动

  武威职业学院武威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新能源、机械制造加工、生态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相关医学类专业为特色,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筹建武威市创业创新园。建设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5家以上。加快发展学院武威泰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武威职业学院新能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甘肃高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直属附属医院,年均吸纳从业人员增长5%以上。

  (四)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行动。加强农村创业辅导、孵化,鼓励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人员、农村青年、乡土能人等围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民俗工艺制品、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因地制宜开展创业,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创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协作创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联盟。(市人社局、市农牧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市妇联等负责)

  专栏4:农村创业富民行动

  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每个县区建成1处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一批农村互联网创业服务站,为农村电商提供网站建设、仓储配送、网络技术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龙头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面向广大农村建设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一批“星创天地”。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武威市青年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和支持集办公服务、投融资支持、创业辅导、渠道开拓与一体的市场化农村网商创业平台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结合乡村特点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促进农村依托互联网创业。

  开展农村妇女创业行动计划:加强对农村家庭妇女创业的辅导和培训,积极开发家庭服务、民俗手工制品、来料加工等适合妇女创业就业特点的项目,激发农村妇女创业创新积极性。

  实施农村创业主体辅导计划:以县区为单位,采取巡回宣讲、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定期组织创业导师团队针对返乡人员、农村青年、乡土能人等开展分类、分阶段创业指导;依托县、乡创业孵化机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政策宣讲、解读。

  (五)实施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行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民生领域和生产性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旅游、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业,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农牧局、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旅游局等负责)

  专栏5: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行动

  民生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及运行保障为一体的全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方式;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实现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资源库,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药卫生计生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生产性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全市公铁联运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公铁联运“门到站”、“站到站”、“站到门”物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全程一站式服务;建设城市公共物流配送系统,建立北斗城市物流位置云服务平台和北斗城市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北斗卫生车载城市配送信息服务终端,进一步提升完善全市已建成的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实现其综合服务平台与上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安全、便捷、使用的“两客一危”及货运车辆交通运输感知体系。

  生态环保信息惠民工程:推动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市范围和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立体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信息发布系统,推进各县区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互联网+”益民服务新业态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结合的餐饮、娱乐、家政、租房等社区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音乐、艺术表演、文化集市、展览展示的文化新动态,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宣传促销、网上预定、旅游商品销售、旅游产品线上营销等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广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支持电子商务在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领域的应用。

  精准扶贫数字化系统建设工程: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建立面向全市的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库、数据共享中心及数据应用系统,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打通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奠定基础。

  五、强化协同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建立武威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各县区,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二)靠实工作责任。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任务分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和保障措施,确保促进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强协调联动。建立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支持创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对创业创新活动的扶持方式从选拔式、分配式转变为普惠式、引导式。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政策协调审查制度,增强政策的普惠性、连贯性和协同性。

  (四)强化督促检查。加快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普惠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督导机制,将平台建设、人才支撑、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双创”工作考核,实行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全力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