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中国

海外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中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统计,如果他们的毕业生创建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国家的话,将是世界上第17大经济体。另一个事实同样令人惊讶:虽然美国

海外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中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统计,如果他们的毕业生创建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国家的话,将是世界上第17大经济体。另一个事实同样令人惊讶:虽然美国的财富500强企业很多,但据统计表明,1980年后,美国社会超过95%的财富都是大变革中新兴中小企业创造的。凭借在创业领域的优势,美国就这样不断推动着世界创业革命的车轮,持续影响并主宰全球经济。中国也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一国之发展的重要,教育部日前明确要求,各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起步晚的问题,还有教学理念与实践如何更好结合的现实。就像香港科技大学吴葆之教授所说:“创业不能靠读一两本书就完成,创业更应该是一种经验。”

创业教育不拘泥于大学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而且课程内容从小学的一些基础商务课程到大学中的系统学习,十分全面。商人霍勒斯·摩西早在1919年就创立青年商业社,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公司,进行市场调研、选定商品、为商品定价、确定销售方案、建立账目、计算公司盈亏等。青年社对高中学生实施的商业实践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美国的创业教育。

发展至今,美国已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4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每年在对美国大学商学院进行排名时,都有一项专门的创业教育类排名。2012年,百森学院、印第安纳大学、南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排在前五名。

德国创业教育的特色首先是创业教育贯穿中小学校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中学阶段重在启蒙过程中培养创业文化,大学旨在促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支持创业项目。德国各州教育研究所和一些经济研究机构联手研订了中小学创业教育使用的案例教材资料,使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资料贴近经济生活实际,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其次是创业教育不仅关注个人就业,更重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次是创业教育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协作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企之间、专业之间围绕创业方案形成团队,避免创业教育单独成科,理论说教。

日本创业教育的特色则是从小学开始的职场体验活动。小学通常是参观职场,中学阶段则有职场实习的教学内容。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的调查,全国一万多所公立中学里,89.7%的中学实施职场体验教学。约九成学校的职场体验时间在三天以内,职场体验的范围很广,包括警察署、医院、福利机构、图书馆、工厂等。

创业光靠教育系统还不够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课程的肖国伟,现在是品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他比较了国内和海外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同。他说:“国内注重理论和基础,更像书本式的教学。

而在海外大学中,关于学生的动手和实验能力要求非常高。这点差异是非常大的。”肖国伟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晶科电子公司最近几年招聘的应届生几乎都是一流院校毕业的,但他发现,一些学生连如何针对某个实验产品写测试报告都难以让人满意。显然,中国的大学大量训练了学生如何掌握书本的知识,但怎么样让他们完成工作,能跟人协作,这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这些基本环节的训练,何来创业可谈?

香港科技大学吴葆之教授告诉记者:“创业是一种经验。”没有经验,创业者就不知道要问什么问题,自己将会面临什么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教育除了在大学之外,更需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磨炼。美国据此提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员成为自食其力创业致富的社会成员,并从实际商业实践中给予很好的支持。美国各地政府都有专门负责发展当地中小企业的支持性机构,帮助新兴企业寻找商机和投资,同时美国也有很多风投公司定期在各地举行会议,对新兴的概念和商机进行评价,而各类新思想和新概念也能从大学走向社会,每年的新兴企业层出不穷,形成健康的生态循环。

或许用麻省理工学院2005年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更能准确概括创业需要的环境。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一要保证具备独特之处,而不用去抄袭和模仿其他创业环境;二是政府和官僚机构对创业的阻碍要最小化,但对创业者的支持和失败的容忍要做到最大化;三是能够积极鼓励和邀请投资者参与新项目,但不是盲目的投资;四是政府、大学和商业机构要能够支持创业,但不是直接提供创业理念。

创业教育得避免急功近利在很长时期里,德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碌碌无为。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系统和创新研究所在2000-2001冬季学期对6所大学和4所应用技术大学532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德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对独立创业持积极态度,但他们普遍认为缺乏开展独立创业需要的商务和市场知识。德国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渴求与高校创业教育严重滞后的矛盾就此凸显。

德国联邦政府实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促进计划”后的短短几年内,这一现状得到显着改变。发生这一转折的原因之一是德国高校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美国模式设立创业教育教授席位,特别注重与经济结合,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高校担任创业专业教师职务,以保证大学教育不脱离经济社会的实际,从师资根源上避免高谈阔论。从德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看,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重中之重是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只有企业主动参与,并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扮演主人的角色,创业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是单纯的“模拟”或是“游戏”。

有了企业的参与,并不必然会催生新企业。高校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不可能立竿见影地从高校毕业生中培养出多少个企业家。如果说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其创业的源动力,那么培养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则是促使其创业的催化剂。但成就创业者的催化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一定时间、环境和条件才能水到渠成。如德国对创业教育示范区1996-2000年的298个创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创业者中虽然72%拥有大学毕业文凭,但大部分来自企业,只有11.6%是直接来自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