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经营理念,企业成功之本

良好经营理念,企业成功之本
中国的食品企业要在瞬息万变,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胜,必需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自主创新。但是要真正做到企业的与时俱进,食品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关注点必须做到首要的与时俱进。为此,记者采访了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咨询、培训经验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中国十大管理咨询大师之一的刘先明先生。希望能对中国的食品企业家在经营方面有所启发。


  食品企业发展阶段不明显


  记者:食品作为与消费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有着特殊性,食品企业发展阶段与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吗?

  刘经理:一般意义的企业四个发展阶段,是比较明显的,是比较均匀的,而且每个阶段的持续具有一定的惯性。而食品企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则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四点:

  一、创业更为艰难,时间更长:食品企业创业阶段的产品和服务要想被客户和消费者认知并接受,比较困难。

  二、经历过艰难和相对长的创业阶段后,其产品和服务一旦被客户和消费者所接受,其成长将非常迅猛,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成长阶段相对短一些,并迅速进入成熟阶段。

  三、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如果企业管理规范、质量稳定、产品更新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客户和消费者比较忠诚于本企业,企业维持较长时间的可能性比较大。

  四、对于一般意义企业的衰退阶段,客户容易理解这一客观规律,并能体谅其暂时的衰退,有时,企业的衰退阶段也是企业第二次创业阶段的前奏;但是食品企业的衰退并非如此,其衰退有时就是衰败、失败,而且食品企业的衰退和衰败,并不是一定要在企业成熟阶段后,食品企业的衰退和衰败有时往往就在创业、成长阶段之后。

  规范化管理是基本

  记者:面对国际化的日益发展,中国食品大企业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分别应如何进行管理和市场运作?

  刘经理:我在2001年初写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中提到:成功的


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不论是食品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把规范化管理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能力。

  作为国际大环境下的中国食品大企业,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应该比食品中小企业做得更好。同时,在管理创新方面要比中小企业更有效。作为食品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和学习食品大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避免走弯路。

  在市场运作方面,中国食品大企业宜突出提升和推广企业的品牌意识、突出利用企业的品牌意识,来拉动、推动、拓展食品大企业的产品或食品的销售,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利用好企业品牌和食品品牌的良性互动关系。

  中小食品企业则应该突出其产品或食品的品牌意识,提升和推广产品或食品本身的品牌意识,以良好的产品或食品品牌打江山。

  看清本质避免盲目

  记者: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外资外商的进入,给我们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给国内企业带来风险。中国的食品企业在与外商外资合作交往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刘经理: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了解外商合作的目的:很多与中国地方或企业合作的外商,包括与中国食品企业的合作,其本质目的并不是转让先进技术、出售先进设备和单纯的资金支持,而是以技术、设备、资金为“跳板”建立合作关系,然后把其品牌和营销渠道渗透到国内市场和消费群体。

  二、引进技术,更要会用技术:引进先进技术是有必要的,但绝不能被外商的技术牵着鼻子走,不能被外商的技术所垄断,应该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改进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应该进一步学习先进技术的机理,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改良、创新,甚至可以利用他人之技术创新出超前的技术或产品。

  三、保证合作的话语权和市场的经营权:在协商合作和开始合作的过程中,要占据主动和掌握主动,不能一味被动地接受外商的合作条件,以免为外资独资化埋下隐


患。

  搭建企业、消费者的文化纽带

  记者:据资料称,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欧美日占99%,而中国一个也没有。因此,品牌意识必须加强。中国的食品企业应如何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

  刘经理: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对于食品企业自身而言,其企业文化或优良的、或非优良的,或者是显性的、或者是潜性的;但每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消费、饮用其食品而感受到该食品企业的企业文化,换句话说:一个食品企业的食品是能承载和反映其企业文化的,因此,食品企业要有效创新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

  二、社会发展越快、越好,“买食品就是买健康”就是越多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食品的健康性因素就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要消费取向,而食品的健康性因素又是食品品牌的主要成分,所以,食品企业要善于研发新食品,将公众的健康与食品的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并形成和推广具有健康功能的品牌。

  三、一个食品品牌的形成非常不易,而砸掉一个食品品牌又非常容易;食品的品牌最首要的基础是优良、稳定的质量,而规范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形成优良食品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想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首先就要长期、持续地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四、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来讲,应该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在食品研发、食品营销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升和推广企业及其食品品牌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文化营销的手法;一方面是要带着文化理念来指导食品营销和品牌推广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新食品的研发和营销过程中,创新性地赋予食品能为广大消费者认同、欢迎、接受、欣赏的文化内涵,让文化成为食品进入消费者家中和口中的牢固纽带。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灵活运用

  记者: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企业?民族的企业应该如何很好的发展?

  刘经理: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的群体,是一群具有中华民族气质、气节的企业,是一群富有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一群能对中国的未来与和谐发展产生积极贡献的企业,是一群能对人类和谐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

  中国的民族企业不单只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还应该是中国、中国人民的事情。中国政府应该有效引导、支持、促进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也应该大力支持中国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成功发展。

  关于民族企业如何很好的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不动摇,这是中国的民族企业必须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明确树立、牢记与民族有关联的企业使命,建设富有个性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为导向,引导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本人研创的《精细管理工程》被中国移动、上海铁路局等企业借鉴、使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食品企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和推进精细管理工程,以促进食品企业更好的发展。

  提高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份额

  记者:随着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的食品企业如何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刘经理:我认为,衡量和判断中国的食品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数据和依据,那就是:在目前已经国际化的国内市场里,中国的食品企业占据国内的市场有多大份额;作为中国的食品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要想到如何坚守住并提升已经国际化的国内市场的份额。

  任何企业竞争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先进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团队、高素质的人才、创新经营、规范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中国的食品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自然应该在这些方面努力,并比其他国际性的食品企业做得好。

  敢于适时作“旁观者”

  记者:近年来,中外合资的矛盾日益暴露,主


要表现为通过参股,逐渐控股,然后达到外商独资的目的。而“达能娃哈哈”事件只是这一矛盾的典型缩影。对于已经发生的,我们只能吸取经验,不能耿耿于怀,而未来,我们可以积极防范,防患于未然。随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国内企业虽然已经了解到外商的“合资到独资”的手段,但仍需做好哪些工作?而其它哪些方式将会为外商使用以变相达到最终的目的?

  刘经理:外资独资化在汽车零配件等行业里,已经是一种现象,在食品企业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局部的现象。外资独资化有的是通过参股,逐渐控股,然后达到外商独资的目的的,今后,外商直接独资建设项目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在中外合资的项目中,由合作、合资转变为独资的,我们需要防范,一方面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在与外商合作、合资时,堵住合作、合资转变为独资的缺口;另一方面要防范来自国内的一些人,这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和政绩,不顾大局地“积极”撮合合作,为外资独资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应该说,外资独资化防不胜防,而最好的防范就是要把自己的食品和服务做得比外商更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食品企业家作为统管大局的统帅,适当的时候需要跳出局外,作理智的旁观者,从远处,整体系统地观察局势和事情的本质,制定合适的策略,以让大小事务有合理的策略可依,而处理大小事务也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