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前景及价格

蟾蜍养殖前景及价格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在我国上海及浙江

蟾蜍养殖前景及价格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在我国上海及浙江地区每年上市食用量超过青蛙,因为它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兼食用动物。蟾蜍 (癞蛤蟆 )全国均有分布 ,以中华蟾蜍和黑眶蟾蜍为体大 ,价值高 ,品种优良。

蟾蜍全身是宝,蟾酥是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蟾蜍具有退热,祛湿,杀虫之功效,是治疗疳病、痈疽、诸疮之要药。据医学分析,蟾蜍含有蟾蜍毒素、精氨酸等物质,以及有强心作用的甾体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消肿开窍,解毒攻坚,麻醉止痛等功效。

以蟾酥为原料制作的中成药在我国已达数十种之多,在国外医药市场也备受青睐。近几年,国内外对蟾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价格一路飚升,已由2005年的每千克800元升至2006年的每千克1800元。而现在国内蟾酥的收购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一半,蟾酥价格仍有上涨趋势。

蟾蜍身上的表皮称蟾皮、蟾蜕,据《中草药大辞典》记载,是一种能治恶瘤等疑难杂症的药物,主要用于疮疡肿素及小儿疳积,现在常用它治肿瘤。在野外的蟾蜍每年要脱数十次蟾衣,可惜往往被蟾蜍自己吃掉,人们很少有机会采集得到,除非蟾蜍生病时脱下后留在草丛中或乱石堆中,否则极难见到。虽然蟾蜍遍布全国各地,但目前掌握蟾衣采集技术的人还比较少,加上蟾衣独特的医疗效果,因此在各大药材市场十分抢手。

据有关资料介绍,蟾蜍用两种天然元素激发后每隔七天左右自然脱衣一次,产量很高,而且不用一滴药物去刺激蟾蜍,碎衣少、整衣率高,所取下蟾衣属天然产物。

目前,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致使环境受污染,生态受破坏,蟾蜍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成趋势。蟾蜍对栖息环境要求不高,养殖技术十分简单,几乎不需求饲料成本,饲养场内挂上电灯引诱昆虫让其自食即可。蟾蜍繁殖率高,一对蟾蜍一年可产卵3000粒左右。如果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再掌握蟾酥提取、蟾衣采集及加工等技术,其经济效益可谓不小。

“这几个月,下雨天太多,一个晚上取下蟾衣的数量多时也只有百来张,现在看来,今年的收成不太理想。不过,接下去老天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下雨,那样取的蟾衣数量会多一些。”养了4年蟾蜍的浦江浦南蟾蜍养殖场负责人储茂土说起今年的蟾蜍养殖效益,直喊天公不作美。

储茂土,今年60岁,是一名普通的浦江农民。在给妻子治白血病,以及姐姐、姐夫因患癌症相继离世的过程中得知,蟾衣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于是,他开始关注蟾蜍养殖。2007年5月,他在浦江县浦南街道宋溪村创办了蟾蜍养殖场;2007年8月1日,经省林业厅审批,储茂土拿到了特种养殖许可证,成为我市养殖“中华大蟾蜍”第一人。

经过4年的养殖,储茂土对蟾蜍养殖技术已比较了解。他说,蟾蜍系水陆两栖动物,日常吃昆虫和蚯蚓,白天躲在阴凉处,晚上出来活动。为了给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储茂土专门在田里划设了蚯蚓养殖道、供水道、遮荫道等,并在田中央安装了一些诱虫灯,晴天每到夜幕时分,灯光一亮,众多飞蛾等小昆虫齐聚灯下,躲在一旁的蟾蜍便能享受美味大餐。因此,养殖蟾蜍不需要人工投放饲料。进入10月,蟾蜍就不吃不喝开始冬眠。

蟾蜍养殖和其他特种动物养殖一样,也是高效益高风险的行业。储茂土告诉记者,前几年他的蟾蜍养殖规模曾有50亩左右,效益也不错。蟾蜍是一种比较好养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太会发病,但去年8月,他发现养殖场内不少蟾蜍失去活力,最后只保住了约2000只。这一年9月,他投资8万元左右另选了养殖场地。“蟾蜍繁殖率高,理论上说一对蟾蜍一年可产卵5000个左右,成活率有50%左右,现在养殖场内大小蟾蜍已有四五万只。”储茂土说。

蟾蜍的养殖效益主要来自蟾衣和蟾酥。每年的6月至9月,蟾蜍一般每月会自然脱衣一次,但蟾衣往往被蟾蜍自己吃掉,因此,需要人工在蟾蜍自然脱衣前采集。经过一年的努力,储茂土掌握了一整套蟾蜍取衣和蟾酥提取技术。人工取蟾衣时间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前几年最多时一个晚上可取150多张蟾衣。储茂土说,一只蟾蜍寿命6~8年,一般每年脱皮四五次。虽然他熟练掌握了采集蟾衣的技术,但养殖场内还是有50%左右的蟾蜍很难取到蟾衣。现在一些养殖场为了提高蟾衣的产量,使用所谓的“脱皮素”,可以使蟾蜍8~10天就脱一次皮。他认为,这些药物虽然能促使蟾蜍脱皮,但利用药物引起蟾蜍的非正常脱皮会影响蟾衣药效,他坚决不使用。另外,为保证蟾衣的数量,储茂土养的蟾蜍一年最多只取两次蟾酥。

储茂土说:“目前蟾衣、蟾酥销路都不错,如果老天帮忙,预计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但按今年的情况,现在看来可能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