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也须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也须规避风险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15%,在这些转化成果中,风险投资只占2.3%。风险投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它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难以退出等问题--
  
  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风险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认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由此真正发端。
    
  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100家风险投资公司、80亿元资金的规模。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景安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中国风险投资还处于摸索、哺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面对许多急须解决的问题。
    
  风险投资热得烫手,投资家队伍却稀稀拉拉
    
  风险投资从业者素质不高,是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
    
  厦门有一个风险投资公司,在一次专门调查中发现,就连申请风险投资的技术持有人,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风险意识。不久前,北京几名大学生兴冲冲带着自己编写的程序去找风险投资。但到了一家宣称“投资领域包括IT”的风险投资公司之后,却发现那里很少有人用电脑。大学生们大失所望:“这帮所谓的风险投资商们根本不懂高新技术、不懂风险投资。”专家分析:风险投资实际运作中,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常见障碍有这样一些:一、“立竿见影”心理,盼望投资立竿见影。而风险投资被人称作“耐心投资”,一般要经过3至7年后才可能有较高回报。二、“知识资本”认同障碍。大部分民间资本难以理解“知识资本”的含义,看到高科技企业年轻人凭着技术、理念,在风险企业占很大股份,不少投资人就是想不通。三、投资人对风险投资家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直接导致投资人过多介入项目,影响风险投资正常决策。
    
  风险投资在其发祥地美国已有50余年历史,而


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人才的缺乏不足为怪。风险投资家须具有两方面素质:一懂技术,二会经营。这种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当然需要一个过程。 


    
  “钱多”和“钱少”的悖论
    
  中关村有一家注册资本数亿元的风险投资公司,其董事会秘书向笔者倾诉苦水:“资金一放在我们手里,压力就很大。因为我们就必须让它增值,这迫使我们找高新技术外的项目来做,精力不可避免地要被分散”。
    
  这很让人奇怪,投资公司嘛,谁不希望资本越雄厚越好呢。但采访中很容易发现,“负重前行”的并非只此一家。
    
  原来我们目前风险投资公司的注册,实行的是实收资本金注册制。若要注册资本10亿元的公司,账面上必须先到位10亿元才能开始运营。而国外这方面实行的是承诺制。未投资具体项目之前,资金还掌握在股东手里,到了决定投资时才按约定投出相应资金。这样基金管理人就没有额外的压力,纵使掌管数百亿美元资金,对项目的投资管理也尽可以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然而,一边风险投资家感觉钱多了难当家,一边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又在叫苦:没钱!这是个“钱多”和“钱少”的悖论。
    
  其实,中国目前的风险资本规模都普遍偏小,往往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连支撑一个大型科技项目都很困难,只能支撑一些短平快、投资少的项目。一些公司除了注册资本金以外,再无资金来源。在其业务规模扩大以后,为弥补资金不足就采用高成本融资的方法。而这样操作带来的还款压力,最终导致其偏离风险投资路线而进入房地产和证券炒作。
    
  除了资本规模的矛盾,风险投资业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退出”问题。退出之于风险投资公司,犹如市场之于工厂。可以说,退出机制不完善,是阻碍风险投资在我国规模化发展的一大瓶颈。IDG(国际数据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已向近10家高科技企业投资,但大多数项目无法实现资本


的退出。这种“上船容易下船难”的现象,实在令不少投资者裹足不前。
    
  虽然即将成立的二板市场给了人们希望,但专业人士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退出机制的内容不仅是上市退出,它还包括杠杆并购、重组、清算破产诸方面。即使在风险投资发展成熟的美国,能够通过公开发行上市退出的企业也只占一部分!大量的还要在产权交易市场、柜台市场及场外市场上进行。
    
  中国风险投资空间巨大
    
  尽管存在种种发展中的问题,但中国的风险投资天地开阔。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差距为何如此巨大?因为我们缺钱。从1987年到1993年,我国科研经费和科研转化资金比例一直徘徊在1∶1.1到1∶1.5之间,而据国际经验,二者比例达到1∶10,科研成果才能成功转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也许颇具启发。她说:“欧洲高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究其原由,在于欧洲风险投资落后于美国10年”。1995年,美国风险投资达400亿美元,其中70%投向了高技术产业,从而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资料分析表明,我国每年2万多项的省、部级以上高新技术成果,其中不足15%能够真正实现转化。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自筹的占56%,国家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仅只占了2.3%---微不足道的一小块儿。这说明,中国的风险投资远没有担负起它应担负的责任。换言之,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董事长麦戈文的看法,在国外风险投资家中颇具代表性。他说,中国正在继硅谷之后,成为对全球风险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国际数据集团已经在中国搞了10年的风险投资,而且决定还要在今后7年内向中国投放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