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的最美书店 升级的人文生活方式

  步入坐落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旧址(今为上生·新所的一部分)的全球现象级书店茑屋书店沪上首店,体味古典与现代、文艺与流量的珠联璧合;登上上海中心52层,在距天空最近的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里,时而低头看书间风景,时而抬头看云卷云舒;置身百年黑石公寓,在马赛克花地砖营造出复古情调的音乐主题书店幸福集荟·黑石里,懒洋洋地坐一下午;钻进皋兰路上由东正教教堂改建的思南书局·诗歌店,感受光线从圆形穹顶洒在地板上、书本上……

  申城近一两年新鲜启幕的一批“最美书店”在火热出圈,一跃成为吸引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地标,化作令人向往又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这是一批已然在迭代的“最美书店”,不仅具备高颜值,也同时有着高体验感、高附加值,共同为我们的人文生活方式描摹出更多更好的可能。

  美在个性体验:以“设计力”将富于人文浓度的书店与颇具辨识度的选址叠加复合

  早些年的“最美书店”,似乎是大型购物中心的标配,有着清一色的挑高书墙、炫酷设计、敞阔空间,颜值固然很高,但不免美得有些千篇一律,有时书籍本身甚至成了打卡拍照的装饰。如今的“最美书店”则更多地呈现出千店千面,各美其美。这与书店越来越倚重具有辨识度的选址紧密相连,不仅青睐于历史文化建筑,并且深度挖掘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最终复合出独一无二的场景式文化体验空间,促成网红地标的个性消费。

  幸福集荟·黑石去年春天入驻复兴中路上的黑石公寓,以飘散咖啡香的音乐主题书店样貌对外敞开。这幢有着折衷主义独特风格的建筑,曾为“中国最好的公寓”,与武康大楼齐名;它所在的地域,更是被誉为音乐“摇篮”,包蕴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附中、上海越剧院等一众乐音悠扬之处,有着深厚的音乐人文历史。以音乐点睛这家书店,可谓再妥帖不过。推开店门,沿着马赛克花地砖铺就的长廊往里走,人们会邂逅左右两边若干圆形拱门,每一道拱门后,都别有洞天。其中最为迷人的“天地”莫过于长廊尽头的唱片视听集室,360度珍藏唱片墙集纳了众多黑胶唱片,戴上耳机,读者或是乐迷便能瞬间隔绝外面的烦扰,进入音乐的王国。

  因为一间教堂里“生长”出来的书店,皋兰路这条不起眼的小马路成为了“网红”,这便是2019年年底开业的思南书局·诗歌店。书店小巧精致,前身是建成于1930年代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高高隆起的圆形穹顶,自带神圣的气质——建筑本身就是一首凝固的诗。而诗歌作为最为凝练的文学,也恰如教堂般代表了一种精神之引力。装置艺术般拔地而起的不锈钢金属板环状书架,拥抱着琳琅满目的书,也拥抱着步入这里的人。顾名思义,诗歌店的上架图书以诗为主题。这里最常见的书便是诗集,精挑细选的中文诗歌来自11国诗人,并且有着占比高达近20%的外文书籍,品种达600多种,1300余册。

  松江泗泾古镇古朴的安方塔边,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管氏宅2019年夏天变身南村映雪书店,惊艳了时光。这是上海新华书店文旅类首家门店,店名分别取自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寓居泗泾的住所“南村草堂”和藏书家孙道明移居泗水之北的书斋“映雪斋”。古宅的一砖一瓦、一雕花一棱角,无不再现原有风貌,推开虚掩的木门,由石阶而下,袅袅书香萦绕于幽深的庭院间。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是“南村映雪”鲜明的文化元素,这里的近2000种图书及文创产品多聚焦于此,既有传诵至今的古文诗词集,也有趣闻杂记和各色别致小物件。与之相呼应的,是化虚为实的书店景致,两处轩窗绿意盎然,四角翘檐倒映晴空,一地萤石间杂青砖,以“晴岚”“画檐”“秋光淡”三处精致的实景向读者展现江南文化的优雅与秀美。

  这样一类成为新晋文旅地标的书店,在申城还有很多。例如,栖息于徐汇滨江跑道公园的群岛BOOKS,开在西岸美术馆里的BookArt,登陆外滩九江路大生大楼的读者书店,选址佘山文化绿洲的山脚下的书店,松江广富林明代高房里藏着的朵云书院,安福路上由孔氏宅邸变身而来的Film电影时光书店,思南公馆里冯玉祥、柳亚子旧居改建而成的思南书局……并且,这份地图仍在不断扩容。其中崇明岛上的光明·稻田里的书店令人期待已久,有望在花博会之际对外开放。

  美在情感黏性:人们冲着颜值而来,最终却为一种人文的精度、深度与温度所打动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生代书店,从“高颜值”上已无愧于“最美书店”之誉,足以激起惊人的传播涟漪。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书店里,尽管很多人冲着颜值而来,进而却在此感受到一种人文的精度、深度与温度,与之建立起一种情感的黏性。

  安福路上开业仅仅几个月的Film电影时光书店,在一众爱电影的读者心中,已经成为“家”一样的所在。这家书店的开办,重新唤起了它所在的小洋房见证的上海电影记忆:600多种与电影相关的图书集结,包括原著小说、影人传记、影评影事、电影技术权威书籍等;市影评学会会长朱枫是“荣誉掌柜”,作家毛尖、导演郑大圣是“荣誉店长”;入门处墙壁上循环播放着卓别林经典默片;二楼的西式起居室成了“会客厅”,皮革沙发、小矮桌排开,沙龙、点映、导演见面会等公益电影活动隔三差五就会于此举办……书店小而温馨,让电影可阅读,将这座城市里与电影关系最密切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共享光影书香相伴的美妙。

  群岛BOOKS,一幢朴素的尖顶小木屋,隐于徐汇滨江一片花草丛中,去年6月揭开面纱,就像喧闹都市里辟出的一方心灵绿洲。它不仅是一家建筑设计主题书店,也是集出版工作室、展览、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平台、社群交流空间。在这里,畅销书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建筑、设计等主题图书,由此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的,是山与海、城市与乡村、建筑与自然,是全球各地不同的居住方式、社会变迁、理想生活。这样的书店,自带静谧的磁场,仿佛与世隔绝的孤岛,而当人与书、人与人之间产生某种关联与共鸣,又瞬间成为了绽放光芒的群岛。值得一提的是,这份予人安定的力量,也借由多元的线上传播方式如“群岛FM”“城市罐头”音频节目、“群岛读书”书评专栏向更多的人们辐射,与线下书店双轨并行。

  名字怎么看也不像书店的“神兽之间”,藏在八号桥创意园区内,尽管还未满月就赶上疫情隔离期,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却迅速火出了圈。神性代表逻辑与远见,兽性代表审美与感悟,神性与兽性之间的张力即为人性之美——对于店名蕴含的深意,这家书店可是以脑洞大开的全方位实践向人们做出注解。它一方面严选400本经典,搭建了一个涵盖16门逻辑性学科、分“好奇-进阶-深入”三梯度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又以不俗的文艺品味,筛选出数千种人文美学类书籍。在这里,还可以偶遇、参与或清新或先锋的音乐、舞蹈以及各种意想不到,店里甚至开发有一款手机交互投影游戏,鼓励人们享受片刻脱离手机的离线生活。而这一切都像是在拓展着人与书、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促进逻辑与审美的理解、融合。

  最美书店之美,最终是浸润至读者、顾客心灵的。新近选址兰心大戏院隔壁开业的朵云书院·戏剧店里,有一处小小的设计令人津津乐道。这是书架中间“挖空”的一处处落座区,仿若包厢,又颇似微缩舞台。一个个“包厢”上方悬挂了一道道白纱帘,美得富于诗意,令人有置身云海的错觉,然而其真正的奥秘,只有当真正落座时才会恍然大悟。这道纱帘的长度竟然是经过精心调试的,正因有了它,坐下来看书的人与从书架前走过的人,目光互不接触,彼此不相干扰。这样的细节从颜值出发,抵达受众需求,满足着都市人之间既需要交流又想要保持距离的心理期待。

  美在业态创新:重新定义人与空间的商业逻辑,也为人文生活方式给出种种“提案”

  日本的茑屋书店之所以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看似是因环境、选品的优质,实则是因大数据驱动的新型跨业商业形态。如今每两个日本国民中,就有一个持有茑屋书店发行的T卡,可以在日本全国150多家连锁品牌50多万家线上线下店铺使用并获得积分。通过新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用户,让他们到自己的实体店消费,这才是茑屋的高明之处。申城不少新近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 “最美书店”,其关注度的掀起也正是因对于书店业态的创新性探索。

  坐落于建国中路创意园区内的“誌屋”,与其说是一间静候读者的书店,不如说是一个杂志式的生活品位共享平台——其本身就被当作不断推陈出新的“杂志”来经营,每一“期”探求不同的主题或潮流风尚。抽象艺术、奢侈品牌、时尚杂志、黑胶唱片等等,在这里统统能找到,由此探索“将艺术融入生活,用艺术重建社会”。

  虚拟时空里的书店场景竟然延伸到了现实世界。去年夏天,B站爆款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变身”同名实体书店,钻进数个大大的集装箱,空降静安大悦城楼顶,就在摩天轮下。这家特别的书店以通勤地铁的概念,让“纸上王国站”“动漫次元”“书籍保险库”“衍生潮玩站”等集装箱主题场馆成为一个个站点,俨然集合了多元化业态空间站的潮流文化街区,实现线上线下流量IP文化跨界。

  实体书店在旅宿场景下也发出新芽。去年下半年,先是“中版·青书房”复合“一起一起青年旅舍”,开在东诸安浜路上一栋有些年代感的大楼里,从旅宿场景和青年文化出发精选图书,同时提供借阅和售卖服务,将阅读深度植入酒店大堂、房间等不同的复合空间和消费场景;后有书店进驻爱琴海亚朵S酒店,直接把酒店大堂打造成了一座巨型图书馆,以“书店+酒店”的模式共建新知社区,探究如何定义美好生活。

  二手书电商多抓鱼入局实体书店,新近在安福路300号开出了上海首店,名为“多抓鱼循环商店”。可持续为其核心理念,只见1.3万册二手书籍被放置在一个个如同菜篮子的绿色书筐里。它们都是自回收之后,经过鉴定、翻新、消毒,再重新上架,以3至4折价格进行出售的。扫描每本书背后的二维码,人们将获悉每本书的售价以及库存等信息,而店员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这里挑选书籍,就像寻宝,等待你的有不少冷门小众书,甚至还有绝版书。

  形形色色的“书店+”,已经远不止于书店了。它们重新定义着人与空间的商业逻辑,也为人文生活方式给出种种令人憧憬的“提案”。在这样的场景中,美化城市、软化心灵都将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