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麦可思公司调查编着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正式发布,该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次出版全国大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
  麦可思公司调查编着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正式发布,该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次出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
  该报告显示了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并且调查过程绕过学校,数据直接从毕业后的大学生获取。
  据介绍,这份报告数据统计完成于2009年2月,调查对象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答卷人在网上回答问题。共抽样44.4万人,有效问卷21.8万份。
  调查结果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上年平均下降了2个百分点。不过,做过类似调查研究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过于乐观,原因在于就业状况相对不好的群体可能不愿意参与调查,愿意参与答题的群体总体来说是就业状况比较好的大学生。
  调查还显示:毕业半年后仍然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
  作为2009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王博士是麦可思公司总裁。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这是来自毕业半年后的统计数据: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6%。其中,211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大学生毕业后一定时期再统计就业率更为真实、合理。或许,大学生就业难多少被“紧迫统计”的就业率夸大了。
  数据说话,不夸大就业难度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今年有个博士毕业,眼看论文答辩时间紧迫,却找不到人影儿。原来,这位学生正忙着在青岛找工作,言语中充满了无奈。
  这样的事情目前在高校已屡见不鲜。
  “我们对就业率的关注的确应该往后移,不要关注离校前的就业率,还是毕业以后三个月到半年的就业率更有价值。因为这种考核前移会对学校造成很大冲击,迫使大学生毕业前半年处于荒废状态,这实际上恶化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杨东平教授说,“它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直接降低了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水平。”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也赞同这个观点。他说:“大学一毕业就全部就业,这是计划经济的观点。现在计划经济已经变成市场经济,大学生需要找工作,我觉得给他们一年找工作的时间是应该的。现在的大学不是四年制,而是三年制,因为第四年全部找工作,这是不科学的。”
  是什么原因让王伯庆博士产生了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统计其就业率的想法?王博士说,他是“受到2003年美国大学第一次启动大学生就业调查的启发”。
  “这个调查的目的不是解决就业能力的问题,而是通过跟踪调查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了解这些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促成王博士从美国回来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大学在1999年开始扩招,四年后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200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凸显。
  “我们调查的最大特点是绕过高校,直接向毕业后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王博士说, “一般大学生就业是在10月份,或者是9月份。但是从一般的研究来看,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并不稳定,他们在毕业后陆续找到工作,因此半年之后的就业率比较稳定。”
  基于数据,有位专家对就业问题分析十分乐观:“半年后比7月1日和9月1日有更恰当的数字。这个差别会非常大,如果再统计一年后的就业率就会比半年后的就业率上升10个左右的百分点。大学生就业非常难,但还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不要夸大难度,要用数据来看。”
  出人意料,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最难
  据《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 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
  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有八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法学在八个专业中排名第一,这个结果出人意料。
  众所周知,在世界许多国家,律师的就业前景很好,工资颇高。但在中国,却存在着大量学法律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清华大学校长前一阵呼吁取消法学本科教育,这是早就应该做的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小平认为,“人为的、扭曲的、中国特色的法律教育导致律师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此外,造成法律就业难还有其他原因,律师中有很多名律师,但是法院的体系一直保持着30年前的体制……”
  此外,《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
  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4%的211大学应届毕业生、44%的非211本科应届毕业生和60%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
  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211大学生为36%、非211本科大学生为47%、高职高专学生为54%。
  教育公平,男女同工不同酬仍存在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还统计得出结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好的大学;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学历及以下的两倍以上。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读211高校的几率较高,农民的子女就读高职高专几率较高。
  无论是在哪一类高校,农民与民工的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高于其他家庭背景的子女,211院校高约10分,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约高20分。可见,农民的子女还不能在分数面前与社会其他阶层完全公平录取。
  王博士认为:“这种差别可能是录取中的非成绩因素造成的,强调综合素质录取的高考改革可能会让农民与农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录取劣势,可以考虑帮助教育弱势家庭背景的社会补偿机制,以保证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社会公平。”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就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出口,这个调查也增加了就业公平的纬度,使我们认识到弱势群体不仅在入学机会上面临很大的障碍,在就业问题上同样需要更多的关注。” 杨东平教授表示。
  自主创业,很多优秀大学生创业意识低
  在发达地区,很多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其实非常低。王博士分析说:“中国的优秀大学生,只要能够找到就业岗位,很多人不愿意创业,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单薄。”
  调查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07年的1.2%比例接近。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是工科类,其次是财经管理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
  调查还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一般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有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几乎没有。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在问及创业动力时,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自主创业者的创业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12%~15%)。此外,他们认为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着帮助,如创业大赛等。
  同时,《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还分析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前三位风险依次为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和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就业蓝皮书》建议政府需要在经营资金、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上帮助毕业生减少创业失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