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应前置

创业教育应前置就业形势严峻,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应该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我省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业的“贷免扶补”政策和相关配

创业教育应前置

就业形势严峻,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应该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我省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业的“贷免扶补”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创业是一股强力推动。但在笔者看来,营造适宜于创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除了在大学生毕业之后给予其创业政策优惠之外,或许还应该将着眼点前置,看看能否在“象牙塔”内,在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教育方面有所作为。

长期以来,我国的创业教育与正规学历教育比较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相比,似乎打的还是“游击战”。很多学校仅只是通过一些零散的创业讲座、论坛的载体,透过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来教授所谓的创业知识,抑或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建的创业社团来实现学生的创业实践。可以说,这样的创业教育既不成规模,也难成科学体系,从这样的“创业教育”中获得的东西,恐怕难以通过社会大潮的考验。

国外的很多大学,都经历过一轮从单纯教授知识到帮助创业理念的转变。最着名的莫过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该学院凭借其在高科技教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水平,数十年来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孵化器”体系。在校期间,学校就为各实验室中产生的有潜力的项目提供研究资金、创业启动资金和孵化支持,为校内高技术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并帮助创新技术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方接洽联络,缩短了产学研转化的时间。而欧洲着名的“创业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则是通过其独具特色的“师徒配对”项目,通过企业界退休老员工、老校友与学生结成“对子”的方式,开展一对一的创业导师面授教育,学校还通过与宝马、大众、西门子等公司长年的合作,聘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在学校专设课程,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我国的一些高校虽也曾仿效过这些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但很多创业教育还仅只是停留在形式的操作层面,还没有上升为学校的一种立身之本,一种精神价值。而笔者之所以主张将创业教育前置,主要也是因为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设立一个部门或办公室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所有教学实践、跨学科研究、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架构,不能通过运动式的、应景式的短期行为来实现。在就业难题屡屡侵袭的当下,这一问题,或许我们都应该好好考量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