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当慎重

大学生择业当慎重
 
 
  最近一段时间,长春市各大高校校园内,打印社生意格外红火,做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因为一年一度的毕业洽谈会又要开始了,选择就业的同学都在为自己的择业而忙碌着。然而,很多问题都在困扰着大学生们的择业方向。所得到的职业满意吗?理想和薪水哪个更重要?留守故乡确保稳定还是到南方竞聘打拼?就此,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刚毕业和即将面临择业的大学生。

  正确衡量自己一位本科毕业两年、正在考研的王同学告诉记者:“我当时的条件在同学当中是很不错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有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证书,是中共党员。我根本没有想找不到工作的事,只是理想和不理想的问题,所以选择的单位都是条件非常好的,我也很自信,但是投了几家单位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这时候自己也开始有一些茫然,但我相信自己,不会找不到好工作的。又过了近一个月,招聘的高峰期到了,我又投了两个认为比较满意的单位,但是人家都说只要研究生,任我说破嘴皮子也不要本科生。同学们都劝我降低一下标准,可是当时气盛,认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等到彻底绝望,招聘高峰期已经过了。这样,第一年,我没有找到工作。第二年又去找工作,虽然降低了标准,但是人家都要应届毕业生,不是应届的,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偏偏这两点我已经都不符合了。现在没办法,考研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出路了。”这并不是个案,记者采访了很多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现很多人身上都有王同学当年的影子。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我是肯定不会留在东北的,我想去南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和王同学正好相反的是,有的同学由于缺少自信心,给自己的定位太低。很多同学害怕找不到工作,只要有单位来招聘都要投一份简历。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有单位要就行。结果,到最后是撒大网,捞小鱼,贻误终生。

  忍痛割爱只为遵从父母意愿一位大学期间学习新闻专业现在做公务员的毕业生说:“我


非常热爱新闻工作,当初高考的时候因听从父母意见没有报考新闻专业,但是阴差阳错我却被调剂到了新闻系。上大学后,我在学校的校报工作过,还不时地往一些报社投稿,更加热爱新闻这一行业,但在毕业择业时,父母却又像当年高考报志愿一样阻止我从事新闻工作。他们认为女孩子做记者太辛苦,而且还可能涉及一些安全问题,妈妈哭着让我放弃到报社工作的念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我,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愿,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现在的工作很枯燥,经常想起当年的理想,心里有种失落感。”一位师范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说:“我非常喜欢当老师,初中时,师范大学是我的目标,现在我如愿考上了,可是面临毕业,妈妈却说什么也不让我当老师。她说:‘妈当了半辈子老师,当老师太累,不能再让你当老师了。妈给你联系好工作了,你上班就行了。’我现在非常困惑。”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个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在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理想之间,她又该何去何从?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到了自主择业的关头,却遇到了两难的关口,是选择理想还是高薪的职业。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择业,更多的关注是有没有编制,工资有多高。

  激烈的竞争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面对如此现实,薪水成为择业的重要标准,为了谋生而工作的思想日益严重。

  更多机遇更多挑战东北师范大学非师专业一位即将毕业的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和困惑:“作为一所师范院校非师专业的学生,我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择业,也可以选择从事教师行业,但是机遇也同时意味着挑战。首先身在师范院校,虽然有非师专业的洽谈会,但是规模远远不及师范类的洽谈会,这样就面临着全专业的同学竞争一两个职位的情况,这种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而如果选择从事教师行业,也就意味着要和很多师范专业的人竞争,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就会因为我不是师范专业而淘汰,可以说处境很尴尬。”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师范院校才有,很多综合类大学的一些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长春某综合大学的英语专业辅导员说,他的很多学生本科毕业时都是在师范院校的洽谈会上找的工作,外企来招的人太少了,本科生又很少能达到做翻译的水平。所以,当老师是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选择,很多同学考研也是因为研究生当老师比本科生挣得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