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器乐教学的正确定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为儿童开办的艺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非常火爆。各种以艺术为特色的学校、幼儿园也应运而生。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中,乐器的学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选择,而且,不断趋向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学习器乐演奏。

 

  但是,不少此类的培训班在对幼儿实施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定位,比较重视早期器乐演奏技能的强化训练,有较多的功利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没有遵循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幼儿器乐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个人认为,在幼儿器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和关系: 

  启蒙性原则 

  早期开发幼儿的个性潜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言,对幼儿的各方面的教育,都是启蒙教育,艺术教育亦不例外。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是基础的、启蒙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的。要求幼儿具备的器乐演奏能力和素质也必须是浅显的、初步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决不能期望过高、过偏。 

  陶冶性原则 

  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健康、积极的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有动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熏陶幼儿,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风细雨般地滋润幼儿心田,让幼儿体验到愉悦,感受到心灵的舒畅,不仅从中获得器乐演奏的初浅技能和审美情趣,而且陶冶情操、发展智力,进而提高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游戏性原则 

  幼儿期是游戏期,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想象、创造,把器乐演奏活动当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和活动中唤起幼儿的艺术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
 
  器乐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应当帮助教师树立培养“完整儿童”这一现代的幼儿教育观念,以开发幼儿智能、培养情操、锻炼意志为目标,培养身体、社会、情感、认知、道德全面和谐平衡发展的儿童。幼儿器乐教学过程,应当是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意志、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除了掌握必要的一些粗浅技能外,更应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手指的练习、活动,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开发智力;通过练琴,培养幼儿的耐心、意志、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情操;通过乐器的齐奏、合奏,培养群体合作意识;通过舞台表演和展示,培养幼儿自信、大胆、大气的个性品质。
 
  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幼儿园器乐教学的目标,不应定向为造就艺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受过艺术熏陶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而做到心中既有育人大目标,又有器乐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审美教育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幼儿学习乐器演奏需要一定技能的参与,但在引导孩子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应以审美艺术活动为中心,以游戏为手段,避免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如在进行手指基本训练时,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手指的弹跳与音乐的关系;学弹乐曲时,引导幼儿联想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等等,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在审美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追求美,达到审美与技能的和谐统一。
 
  器乐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乐器到底是为考级、拿证书,为将来升学、择业多一条出路,还是为了显示孩子的才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是为了将来孩子能从事音乐工作,还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多彩幸福的人生。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方法,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一味把孩子当成“音乐神童”来对待,结果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厌学心理,走向家长美好心愿的反面。所以,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帮助家长端正器乐教学的动机,统一目标和要求,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器乐学习方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我们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正确把握原则,幼儿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幼儿一般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开发幼儿的潜能,满足其特殊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一生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