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摩托车国王尹明善白手创业故事1

  白手起家,56岁创业,7年做到18个亿。这个人……这个总是若有所思的人,已经思考了一辈子了。平时穿套青西装,远看或照片上看像个青年!其实六十老翁也。但精神倒是不像,这样子也令人称奇。沉默寡言。每个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沉默寡言,一生如是,老来也没什么改变。整天总像在思考什么,像那种独居动物,不太合群——不喝酒,没有桌上热闹,划拳猜令,谈笑风声;不抽烟,没有烟搭话,侃侃而谈,称兄道弟;不打牌,没牌友,二筒、红中、自摸,吃来摸去,甚至打情骂俏,继而偷来偷去;也不卡拉OK唱歌,自娱也娱人;不坐茶馆、咖啡馆、不打拳不练晨跑,不钓鱼、养花、溜鸟。惟一的乐趣就是一个人散散步。看上去与印度的苦行僧无甚差别。
    但是,这个人脑子转了一辈子,这就是他总若有所思的缘由。每天睡觉一醒来,眼晴一睁开,脑子的马达就转动起来。有一种人生性如此,倒不是别的什么重要原因。比如数学家陈景润就是这类人,所以他走路要碰到树上。
    他的邻居,有位大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的:尹老叔,我们一直都叫他尹老叙,是年轻者对年长者的尊称。我经常看见他腋下夹个包在车站等车。他是高个子,瘦瘦的,按习惯的观人观世方法,他是个没福气的人。他62岁还没发福,这件事我还问过他,他说他从没发过福,也没有红光满面那种形象,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两耳垂肩,甚至双手过膝;刚好相反,他尖脸瘦削,身体又瘦又高,1.80米的个头,就像个凉杆。一个老人这个样子,就是活端端没福气的代表。
    我小时候就有个印象,他怪怪的。有次他莫名其妙地给了我三枚水果糖。那时候我五岁,他路过我家院子,我就招呼他“尹叔好”,他说“乖”,然后从长包里掏出三枚水果糖,塞在我手里。然后他不理我,望着前面远处,站了一会儿就走了。长大后我读了中文系,才知道他总是若有所思。
    他总是在想。一个高高瘦瘦的人,在车上,在路上,无论什么时候你碰见他,总是那样的神情,62岁的时候,也一直保持着那样子。
他60岁那年有一天,我坐在馆子吃拉面,尹老叔刚好也来吃拉面,他坐下望着大街若有所思。我就坐到他那张桌子上去,问他,“尹叔,你在想什么?你的面来了。”他说,“嗯,小燕呀,我在想一个财务报表上的问题。”天!我发现他真的是在想事情,而不是只有想事情的样子。
    尹老叔还有一个特征,不喜欢共同的东西,溜鸟、打麻将、钓鱼他一样不会,喝酒、抽烟、下象棋,也一样不会。这些项目,都是张家湾的老人们必选的,其中总有一项被选中。只有尹老叔是个例外。小时候他养成个习惯,喜欢看书,也一直保持到现在——62岁高龄。
     尹老叔57岁的时候发了财,62岁的时候发了大财,做摩托车成了中国的前50位富豪。在我看来,是上面两个特征使他成为“异”类的,不是记者们胡说八道的那些。报纸上说“成功福星耀大路——记中国首富尹先生”,这不是说的尹老叔尹明善吗!昨天我在煤校门口碰见他,我招呼他:“尹叔,出去氨;他说,“哦,你下班了”;我应道“哦”。
    回想仅仅在7年前的一天,他坐在一块破板凳上,说了一句众人捂嘴讥笑的话。那天在他的车间兼办公室兼全部厂房的不足40平方米的重庆的郊外农村的这间屋里,他说:“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发动机!”他的九名职工,一边在屋里捣腾那些零件,一边头也不抬地蒙着嘴讥笑开来。有一个忍不住,笑出声来,还有一个假装要咳嗽,跑到门外笑去了。
 说这话的不是那种年轻的热血沸腾的创业青年,而是个还差4年就“知天命”的半老宿翁。个子高,很瘦,是人们常比喻的那种“电杆”儿。就看他这副模样,也远离“福相”。
    他如果发了财,简直是对中国人看相学的彻底颠覆!老先生梦游一样从家里出来,在清水溪逛。他要寻一间可做厂房的屋,以便生产他的摩托车零件,屋子不能太大,这是出于租金的考虑。他在磨床厂和货运公司之间那条小路终于打听到一间农民的屋要出租。租金每月200元。老先生觉得这个价比较适合他的经营规模,就租下来了。这时候的尹老先生闷
闷不乐。前程漫漫,谁也没有长一双能看未来的眼睛。
     他孤独!他的孤独来自于家人,老婆、儿子、女儿、老婆家的所有亲戚、自己的所有亲戚,都说,“你简直是疯了!不知你头脑里在想什么!亏你想得出来1但这的确不能责怪他们。换你试试:如果某一天,你的父亲或爷爷,他已经56岁了,突然向全家宣布“我要创业”,还要求家里各位听众“注意保密,不得外传”。你听了也会目瞪口呆,准以为你爸或爷是受了什么刺激,在说胡话。
    尹老先生呢,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自然心里闷闷不乐,但鬼使神差,两头牛也拉不住他创业的冲动。说来他要创业的冲动,却起因于几乎同样滑稽而荒诞的缘由。
     在“十亿人民九亿商”(民谚)的年月,尹老先生自然也在“钻研”此道。可经年累月东闯闯、西混混,春去秋来,十年又过,花发又添多许,没闯出个名堂。后来听说曾家做摩托车配件,也就是做些零件,卖给全国著名的重庆嘉陵摩托车建设厂。这是个大型国有摩托车巨头。那些年,摩托车比导弹还俏。他就想去看看。
    曾家的作坊就在煤技校后面,他找了个借口,就逛到厂里去了。厂长不在,只四、五个工人在忙。正好。他东看看、西问问。一台车床、一台刨床、一台洗床、一台冲床。工业生产,原来不过就这几台床在转啊!
    作坊分两间,一间大,像教室,墙壁上挂着帆布工作服。门口有个洗碗槽,槽台上放着块肥皂,地上一包洗衣粉,工人们在这里洗被机油污黑的手。机器不大,一字靠里壁排开,地上有个箩筐。尹老先生往箩筐里一看,一种弯曲的合金棍,尹老先生问挨着箩筐机器边坐的小女孩,估计有18岁,是附近乡下来的。“这是什么?”那女孩说,“是摩托车反光镜架。“尹老先生弯腰从箩筐里拿起一个来瞧,心理想了一下摩托车的样子,这不正是吗!
    尹老先生又问:“就这几台机器,摩托车的什么零件都能生产出来?”
    女孩道:“是埃”
    尹老先生又问:“那发动机呢?”
    女孩道:“这我不知道。”
     尹老先生以散步的姿态走出作坊。从此,脑里天天转动的
是生产摩托车配件的事。去嘉陵厂生产资料处供应科问,对方说,“是的,嘉陵是主装,配件都从外面购进。”又去建设厂,但这厂军事化管理,连大门的门岗这一关都没过,就被吼了出来。他想装着厂内干部的样子,大步流星直接混进去,已进门走到喷水池处了,后面一声喊:“喂!那个高个子,找哪个?你给我出来。”他只好怏怏出来。在厂门外的一个经营部里瞎逛了半天。
    这个疯癫癫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研究,也就是这里逛逛、那里问问,最终决定自己也开个作坊,也生产些刹车片啦、弹簧啦、轴承啦、轮胎钢圈钢丝啦等等,然后找个拖拉机拖到嘉陵厂,卖给他们。作坊的场地好办,就在家附近租间房子;工人好办,在街上贴张布告,人就像流水;师傅他找到了,是原来手表厂的一个工人,车、削、刨、洗、冲十八般机械加工工艺全会。他自己说,一看图纸,再复杂的东西也搞得出来。设备也落实好了,都是某个厂的旧机床,因为没什么业务,准备处理,只待他去交钱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