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黑土地 捧好“金饭碗”

  蓝天白云下,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双井子镇范家窝棚村的玉米田像是一片绿色海洋,玉米秆已长到两米多高,玉米棒上顶着金色的穗儿,黑土地里依稀可见去年还田的秸秆。

  查看完玉米长势,雒铁良抬手擦了把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今年玉米秆普遍长得高,多亏了保护性耕作,要不然风一吹得倒伏一大片。”

  今年56岁的雒铁良是铁岭县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当时,在县里组织下,雒铁良和几位合作社发起人外出学习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基础上免耕播种。回来想尝试,大部分乡亲却都不看好,合作社只流转到1000多亩地。

  “老乡见我们不收秸秆、不起垄,等着看笑话。秋收时,我们的产量高出一截,这才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地流转给我们,或交给我们托管。”雒铁良说。今年,合作社已流转耕地2500亩,都被划入了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区。此外,合作社还托管耕地2300亩,今年每亩地产量预计近1吨。

  “我家行动慢了,20亩地今年才托管。”一旁,村民张文良接过话茬儿。

  “我家的旱田跟合作社的地挨着,我一看,他们秋天收完地,秸秆就扔在地里,乱糟糟的;春耕时,他们用免耕机,一走一过就播种完了,哪有咱人工播种精细嘛。”起初,张文良和不少农户都这样想。

  “但有一次,我看他们播种时免耕机突然响警报,这才知道,播种没成功机器会自动提示,其实精细程度不输传统耕作。”张文良说,“这几年我算是弄明白了,按我以前那样翻地、播种、施肥一通折腾下来,每亩地一年成本至少420元;交给合作社托管,一年就付托管费360元,收成也有保障,省钱又省事儿。”

  保护性耕作,有哪些好处?

  “对土地好,对粮食好,对咱农民好。”雒铁良掰着手指细细道来。

  按传统耕作方式种玉米,要旋地、压地,土壤养分流失,化肥用得越来越多,伤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减肥增碳,既养地,又抗旱保墒。

  好地产好粮。这样耕作,玉米根系扎得更深,吸水吸肥效果更好,抗倒伏,品质也上来了,颗粒更饱满,分量更足,产量更高。

  对农户来说,节约成本,还省了不少功夫……

  目前,群发合作社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玉米地,每亩少施化肥约10公斤、节约成本60余元,每亩粮食增产100多公斤。

  保护性耕作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2020年,铁岭市粮食总产量78.13亿斤,完成保护性耕作161万亩。今年,铁岭市已完成保护性耕作170万亩。

  “一两土,二两油,守着黑土不用愁。”脸颊上的汗珠滚落田间,雒铁良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笑道,“保护好了黑土地,就捧好了咱农民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