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什么关系

江泽民曾强调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最根本标志是具有创造性。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可见,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政治课教学也要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那么,政治课教学应如何来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师生的共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量的急剧增长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内容、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开发我们的人才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才能把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教学传递给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并把这种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从而使创新意识成为师生的共识,形成一股合力,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师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引导和传递给学生时,必须创设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气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创新的摇篮。
  二、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六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嘴吧,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有了?quot;六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发挥出来,创新人才才能得到培养,中华民族素质才会得到提高,这对于我们政治课的创新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会养成驯服的性格。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座知识仓库,思维限制在老师设定的书本知识的框框内。因此,改变传统的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我们应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纯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答案,学生抄答案,考试背答案",这种单向被动的接受教学使得我们的学生十分缺乏或者基本上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为此,我们应当改革目前的教学、考试模式,做到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即改变课本知识讲授、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建立师生互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改变以考察记忆知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综合测评的评价方式;改变唯一性、绝对性、结果性的标准答案为主的评价标准,建立开放性、相对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标准。
  三、政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与"学"的过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1、改
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讲解式教学 "和"接受性学习",我们往往把政治课教学理解为讲观点、讲概念、讲原理,而学生也常常称政治教师是"讲大道理的",把学习政治当成记观点、记概念、记原理,认为学政治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同时,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这就要求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教师围绕教材重点、难点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解疑并有创新,再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如教学"事物运动是有规?quot;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1998年军民抗洪救灾的情景,并指出抗洪精神是伟大的,值得颂扬,但年年需要抗洪的状况有否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份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年年爆发洪灾?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带来了什么后果?人类应怎样对待自然界?如何保护生态平衡等等。这既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深刻理解了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这一道理。总之,教师 要教育学生不要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要敢于大胆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个性,营造创新氛围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能
力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为不同个性的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氛围,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压抑了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统一的"模式化"产品。教师的工作是施肥、剪枝,但绝不是让你把一枝月季花改良成玫瑰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有发展特长的学生;一方面要保证全体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品质,同时要保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品质的差别;一方面要求全体学生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统一要求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分析事物,形成辩证的思维方法。
  3、拓宽知识视野,扎实创新基础
  政治课教学要根据教育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减少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关心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增强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主体性教育,同时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机会,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并拓宽自己的视野。如在教?quot;国有企业改革及企业兼并、破产"问题中,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父母或亲友下岗的困惑点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理解企业兼并、破产、职工下岗的必然性。在学完"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容后,让学生结合家乡实际写出如《农产品为何增产不增收》等小论文,并在文中分析了原因:一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上市农产品增多,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二是,这些农产品(如桔子等)由于品种老化,市场销售困难,价格低廉;加上外地质优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农民自然
无利可图。学生从供过于求,质差价跌,销售不畅分析这些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说得有理有据,不但消化了书本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实践证明,开放、创新的教学方法,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显得重要。
  4、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
  在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情感智力(也叫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因素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情感智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开发和提高,教师要充分应用情感的力量去开启学生的理性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情商和创新品质。开发情感智力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做法和忽视做人教育的状况,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都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创新能力。
  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为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