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技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师生在进行每一项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闪烁出创新的智慧光芒。那么,如何在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创新的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加劳技实践的欲望,是学生掌握和提高劳动技能、形成创新动机的前提和基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劳技课学习中的各种内部动因,激发其创造性的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创造意识。

1.解题激趣有的劳动课的选材有趣,解题本身就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教师在出示课题后,可以就课题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联想。

2.实物激趣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本节课的劳动成品,增加学生对成品的感性认识,诱发他们学习的动因,学生们跃跃欲试,再配上有感染力的导言,从而达到激趣引思的效应。

3.激将引趣劳动课教学不但要让学生领会某些技能,技巧的方法,而且更要在此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开发自身的巨大潜能,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让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激将,学生群情激昂,创作热情高涨,达到了激发创造意识的目的。  

二、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每一项劳动技能都有特定的劳动方法,并由特定的动作组成,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某种劳动方法,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劳技教育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先听老师讲,先看老师做,然后再自己动手做,从学生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先抽


象后具体的认识过程,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且由于老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很难提出疑问,就是有疑惑也会不思而解。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后,很难插上想象的翅膀,更谈不上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我要学,我要做”的学习氛围,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为此,只有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具备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1.优选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在我市小学普遍配齐录像、投影、监视器的今天,教师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给学生们演示,教师的示范步骤清晰,方法明了,可见度高。但它们的弊端也给我们带来困扰,如画面停留后不清晰或不能停留,画面转换慢等,需要强调的部分也不能使学生充分地看清。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它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它集多种教学媒体于一身,具有强大的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可以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示范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优化教学过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动作用,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获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就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形式,进而使教学过程优化。如:教学《纸风车》一课,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大胆想象,在学生动脑动手做的过程中体现出创新精神,设计了这样一个打破常规的教学步骤,即试做———纠正———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