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建仓时机

  尽管在前几次的讨论中,笔者强调了“鸡肋”般的综合指数对我们“选股”已不具备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对目标股票的“选时”还是很有影响的。毕竟综合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气高低,反映了大盘股主导的资金流动趋向。如中国人寿宣布欲“海归”15亿股A股的当日,沪综指下跌20多点;再如中石化复牌劲升6%时,沪综指一度上扬11点,而中石化回落到上升4%时,沪综指

又回落至下跌2点,大盘股的稳定有时又掩示着其他股的下跌。

  我们判断未来3个多月的大盘走势,不得不与大盘股主要是工行何时上市联系在一起。上周我们说,若工行确定在10月中央全会前发行上市,那么年内还会有一波较大的行情;若确定在其后,那么正在缓步回暖的行情还将面临一次深幅调整。更明确一点讲,由于有工行至少400亿元IPO的压制,投资人总是在战战兢兢中做多,若工行的做空动能在中央全会前释放,再将股指砸出100多点的空间,则大市极可能乘着中央全会的东风强劲上扬,甚至创出年内新高。即使后面还有中国人寿150多亿元的IPO,但大盘在扛过了400亿元的工行后自然处变不惊,预期中的利空在预期过程中逐渐消化。

  但工行IPO的情形很可能是一个相对拖长的过程,比如九月下旬开始询价,而且是A+H的同时询价,繁琐的程序一步步走完,拖到10月底中央全会后上市,那么当下市场便提早走弱;又由于400亿元资金毕竟没有真的转移到二级市场,当下走弱的市场又不太可能调得太深,即击穿上次下调低点1541点的可能性不大。这样一来,大市会陷于上难下亦难的尴尬境地,综指反映出的市道本身也成了所谓“鸡肋”。

  那么“鸡肋”市道中就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未来至少两年的牛市趋势并未改变,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多,也基本形成了共识。新华富时指数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引发的法律纠纷恕不讨论,但为什么新加坡交易所冒着法律纠纷的风险强行上市这个品种?当然是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即中国股市

将持续走牛正在被更多境外投资人认同。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任何一次有效调整都是“选时”入市的机会。

  刚刚公布完毕的中报数据显示,G股整体市盈率才20倍出头,上市公司中报的整体业绩比预期好,这还是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形势下实现的。给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股市一个平均2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显然太低了。所以,大盘有效调整无论出现在中央全会前还是中央全会后,都是我们挖掘和选择来年会更快更好增长个股的良机。大盘股主导下的指数调整空间也不会很大,但在表面调整得并不深的形态下,许多有潜力的中小盘股会跌出足够空间,建仓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