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集团知识产权捍卫战

红蜻蜓集团知识产权捍卫战
冒充“红蜻蜓”香港折翅

 

  遭傍名牌“多国部队”困扰的民企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蜻蜓集团),远赴香港发起了雷霆一击,将19家在港注册的“红蜻蜓”公司告上法院。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初等法院作出判决,因涉嫌不合理竞争,这19家傍名牌的“李鬼”公司称号被中止运用,公司称号应立刻从香港公司注册署除名,不能再运用任何包括“红蜻蜓”的名字或称号以及相似的名字或称号,也不能授权、同意他人运用等。(19家原告公司的名单附后)

  被缠住翅膀的“红蜻蜓”

  红蜻蜓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95年2月13日的浙江省永嘉县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开展,红蜻蜓集团已生长为中国鞋业的“排头兵”,红蜻蜓商号于2004年1月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红蜻蜓集团拥有的红蜻蜒商标由“红蜻蜓”中文文字、拼音“hong”及蜻蜓图案组成。2003年3月,该商标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后区分在案件中被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初级人民法院认定为著名商标。红蜻蜓皮鞋先后取得全国同行业内的诸多荣誉,从2001年末尾成为质量免检产品。2001年被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2002年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2002年、2004年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真皮标志”、“中国真皮皮鞋”、“中国真皮鞋王”称号,其皮鞋产量、销售支出等居皮鞋行业前列。尤其是该集团在2001年5月创立的全国第一家中华鞋文明展馆,更是在业内独树一帜。

  面对这么多效果,红蜻蜓集团却一直轻松不起来。一些企业打着各式各样的“红蜻蜓”旗帜,有法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美国的,多是在香港注册的。如此之多的“红蜻蜓”漫天飞舞,直叫消费者眼晕,基本无法区分真假。有些消费者误购后,向红蜻蜓集团的专卖机构索赔、质问,责怪红蜻蜓集团打假不力;有的到工商部门赞扬,说红蜻


蜓集团售假;有的消费者更因此丧失了对红蜻蜓的决计,宣称不再买红蜻蜓皮鞋了。这些带有红蜻蜓字号的企业的闯入和内地字号相反企业的存在,给红蜻蜓集团的运营以及声誉带来很大影响。红蜻蜓的翅膀被“多国部队”紧紧缠绕住了。

  在远赴香港维权之前,红蜻蜓集团就末尾了“捉李鬼”历程,先后将台湾红蜻蜓企业有限公司、法国红蜻蜓(集团)国际开展有限公司及国际总代理告上法庭,并取失利诉。北京、天津、湖南益阳等地的工商部门撤除了标注境外企业称号的店面招牌。

  红蜻蜓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如今这种用名牌企业字号或商标大打“傍名牌”损招的不合理竞争行为曾经越来越多,甚至众多成不合理竞争者逃避打击的“高招”。就法律层面来说,公司没有可以及时有效切除这种市场毒瘤的良方。

  19家“外企”被香港摘牌

  经过调查,红蜻蜓集团发如今香港注册的所谓“国际公司”都是空壳公司,在香港没有任何运营业务,多是温州市永嘉、鹿城、瓯海、瑞安和丽水市青田县以及福建省南安市等地的人在香港注册的。最先在香港注册相似公司的是一个浙江青田人。2002年5月2日,他在香港注册了意大利红蜻蜓(集团)国际开展有限公司,同年5月28日又在青田县工商部门注销注册了浙江西方蜻蜓皮服有限公司。该青田人把自己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授权给自己在青田县成立的公司作为内地总代理。浙江西方蜻蜓皮服有限公司自身没有消费才干,又将皮鞋委托给广东省鹤山市千禧华鸿鞋业有限公司消费。

  自第一家以“红蜻蜓”为字号的空壳公司在香港注册后,尤其是2004年至2005年时期,一大批以“红蜻蜓”为字号的空壳公司冒出。这些空壳公司以商标容许、总代理、授权消费、监制等方式,将称号标注在产品包装、店面招牌、广告牌、销售票据以及宣传资料上;有的则以“意大利红蜻蜓”、“美国红蜻蜓”、“香港红蜻蜓”等突出运用的方式标注在价钱标签、货架、店面橱窗上,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红蜻蜓集团的产


品。而这些在香港注册的所谓“国际大公司”或商标,其实都是他们仅花了数千元到几万元经过一些中介机构注册的。假设想让这个公司“有模有样”,中介机构可以为其在香港的总部装备商务秘书。这些注册的公司在香港假设没有直接业务往来,就基本无需征税。

  掌握了傍名牌的有关证据之后,红蜻蜓集团以涉嫌不合理竞争等理由,将19家在香港注册,有着意大利、美国、法国等所谓国际背景的“红蜻蜓”公司告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初等法院。在规则的争辩时间内,这19家“国际公司”均没有向法院提供争辩资料。依照香港诉讼法律规则,法院遂依照被通知讼央求,作出上述判决。被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告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初等法院的有意大利·红蜻蜓(集团)国际开展有限公司、美国红蜻蜓集团国际开展有限公司、法国红蜻蜓(集团)国际开展有限公司等。其中,带有“美国红蜻蜓”字号的5家、带有“意大利红蜻蜓”字号的6家。红蜻蜓集团在香港打了一场美丽仗。

  针对香港初等法院的判决,有关法律人士以为,一、在香港注册带“红蜻蜓”字号的空壳公司,妄图经过运用这些公司称号来牟取合法利益,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二、19个原告的公司称号已处于合法形状,原告的实践注册人应立刻到香港公司注册署操持公司称号除名手续。三、由于原告的公司称号已处于合法形状,所以原告的实践注册人、消费企业、销售商,应立刻中止在产品、产品包装、店面招牌、销售场所及运营活动中继续运用。曾经运用在店面招牌、广告牌和店面装潢的,要立刻撤除;曾经运用这些公司称号的产品、产品包装、销售票据及宣传资料、名片等,要立刻销毁。四、对在产品、产品包装、店面招牌、销售场所继续运用这些合法形状的公司称号的不法行为,以及应撤除而不撤除的店面招牌、广告牌和店面装潢和应销毁而不销毁的产品或产品包装,应由工商部门等行政执法部门停止查处。

  “傍名牌”的冷思索

  “傍名牌”现象自1999年底2000年终出现


以来,在我国呈愈演愈烈之势。从最后的VCD产业蔓延到鞋类、服装等众多行业,从国际名优企业蔓延到国际知名企业,从我国内地蔓延到香港、法国等地域和国度。以“傍名牌”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权益抵触诉讼呈不时上升趋向,案件的类型复杂,触及模范围普遍,给许多知名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

  由于执法人员不时加大打击力度,许多“傍名牌”者采取了这种“迂回作战”打擦边球的做法。他们应用香港企业注销注册制度宽松的便利,将内地知名企业的商标,在香港作为企业称号内容注销注册,再以香港公司的名义,以授权消费、委托加工、成立子公司等方式作幌子,在内地消费、销售同类产品。有的还在国际央求注册一个与知名企业商标相似的商标图案,随即拿着商标央求受理通知书末尾销售自己消费的“世界名牌”,希图既到达“傍名牌”又可以规避法律制裁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以这种方式到香港注册的公司目前已到达两万余家。这些公司除取得注册称号外,基本无任何消费运营才干,实践上夜В止任何运营。但凭着这样的手腕,披着“合法”外衣,背靠“大树”,这些企业诈骗了不少消费者,损害了知名品牌的品牌笼统。

  “假作真时真亦假。”显而易见,这种对名牌的克隆,不只蒙骗了消费者,同时还损伤了品牌一切人。上海奇能服饰开展有限公司为其代理的意大利著名品牌沙驰召开订货会,事先吸引了全国近千家经销商。但是,就在不少经销商预告签合同时,一位经销商收回疑问,奇能公司展现的沙驰服装商标是正体的威武 “SATCHI”,而他从前接触到的则是草体的威武沙驰。这一发现惹起哗然,经销商纷繁质疑:正体沙驰能否是克隆世界名牌?奇能是不是打“擦边球”?这让 2004年6月就取得正体沙驰在中国内地独家代理权的奇能公私有苦难言。总经劳饨黄斌说,一群“傍名牌”的害群之马,拖累了违法运营的企业。

  有关法律专家特别提示道:“法律可以有一定的滞前期,但情势的开展不容失望,市场经济的


正常次第正在遭受严重的损害。为此,我们必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正步伐,尽快出台实在可行的部门规章,彻底遏制‘傍名牌’现象。否则,像‘红蜻蜓’这样被‘蜘蛛网’缠住翅膀,根深蒂固,对广阔违法运营的名牌企业将会形成繁重打击,更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品德规范,其结果难以想象。”

  针对“傍名牌”者如今采取这种“迂回作战”的做法,专家以为,内地和香港有关法规不同,由于内地工商机关不能直接变卦“傍名牌”公司的注销,所以要撤销其注销必需由权益人到注册地香港经过诉讼处置。因此一旦企业发现自己的牌子在香港被恶意抢注,应像红蜻蜓集团一样,尽快延聘律师或有关代理机构向香港法院提出撤销央求,清查行为当事人侵权责任,并央求内地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其不合理竞争行为。工商部门作出行政处分后,企业仍可依照有关法律规则要求侵权人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