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大学生  作用  怎么使用  原理  高的  怎么写  时间  金鱼  怎么分类  工具 

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 节目录制方式

   2023-02-02 勤学网2357
核心提示:文艺节目历来是以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人文关怀,让人产生审美体验为主要诉求的。下面是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一、制订录音方案电视台节目中,大到一台晚会,小到一首歌,都有很多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分工合作,以演

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 节目录制方式

文艺节目历来是以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人文关怀,让人产生审美体验为主要诉求的。下面是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


一、制订录音方案

电视台节目中,大到一台晚会,小到一首歌,都有很多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分工合作,以演唱为例,来录音间录制歌曲的大多为歌舞团的专业演员和电视台组织的歌咏比赛的获奖选手,有些人对乐理知识比较了解,舞台感也比较好;有些则把录音间当成了卡拉OK舞台。此时,录音师的责任是协助编导或导演制定较完整的录制方案。就这一点来讲,没有系统、完善的艺术构思,就没有出类拔萃的音响艺术作品,就像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要有主流,才会有总谱。

录制歌曲时,演唱、音效、音乐三要素要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每一部分的出现、质感、方向、距离规模、层次、速度等都要按照总谱进行,以达到以声传情、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我们在录制一首合唱歌曲时,在录制时必须统筹兼顾,使各声部达到均衡,避免一边重一边轻;在音量分配上要突出主次,使主奏与伴奏层次分明;所以在合唱与领唱之间必须根据歌曲的主题,掌握力度和音色的不同,在声像设计中体现出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的布局。

在录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录音师与演员等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我们在录制音乐节目前,一般都与创作人员、导演和编导共同认真分析作品的主题构思,制订录音方案,共同研究如何圆满完成录音制作。

二、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加以处理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语言属系、生活习俗等原因,各种不同的音乐都有其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和特有的韵味。要录制好音乐节目,必须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演唱方法,并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加以处理。

目前很多录音间的录音器材采用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录音系统,通常采用了数字音频工作站,在音乐的音色和音高上作了一些特殊处理。在录制合唱乐段时,有时会出现合唱加倍的乐句对位不是很整齐的情况,细听之下,有杂乱无章之感,此时,可以运用工作站的移位及复制功能,进行逐字逐句的对位缩轨和多轨复制,再适当调整各轨的音量和相互间的先后次序,这样,几十人的合唱便有了百人大合唱的恢弘气势,且整齐划一,效果卓著。

三、要精确处理好延时及混响

人声的混响处理,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是使用3台效果器。其中一台数码式混响器用于形成主混响;一台机械式混响器,用于为原信号加置染色效果;一台数码延时器,用于生产回声。

要处理好曳混响。用于增加主旋律与伴奏的混融度,可用一强染色性的混响处理,如大厅混响当中的钢板、弹簧混响模式,将其混响时间置于3~10秒之间,预延时应设长一些,如设在100~800ms之间。实际上就是为主旋律增加一个低响度,且高融和性的声背景,此声背景混融于伴奏声部,就像是伴奏当中的和声,然而它又与主旋律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这样主旋律便可很好地与伴奏融在一起。

合唱效果处理。这可以将两个人的声源处理成七八个或一大群人合唱的效果,很适合伴唱、和声和大合唱。最好是用三四台效果器并联,并且这些合唱效果应设置不同的参数。合唱本身的音感在中、高频段上具有混乱、浑浊的效应,所以合唱处理如果太重,甚至此时为合唱号再加置混响处理,都很容易造成其中频的浑浊化,高频有时也会产生尖啸的声响,此时建议适当衰减合唱声道的高频。

四、录音时要考虑声音与画面的剪辑,为整个节目做好整体规划

音乐录音时要考虑留好声音剪辑的空间。特别是音乐录音中要在间奏处留足时间。在剪辑中,音乐剪辑的剪辑节奏是以音乐的情绪为基础,以旋律节奏为依据,结合考虑画面的造型因素,来选择剪辑点。这些剪辑点一般会选在间奏。在一些演唱会、文艺汇演、MTV等以音乐为主的作品中,就应当将音乐的剪辑点选在录音师留足时长的各节间奏或副歌之间,使音乐节奏视觉化,镜头与音乐完美结合。例如,歌唱家和乐队组成音乐会,音乐开始比较柔和,弦乐组慢慢开始,然后人声进入直到铜管和打击组把音乐推向高潮。剪辑时就可以依靠音乐的变化来确定剪辑点及剪辑节奏,首先是乐队全景,伴随着柔和弦乐,画面慢慢遥到弦乐组,人声响起,镜头慢慢摇到人物,随着人声唱到高音,镜头慢慢推到特写,在画面为主,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声画之间的呼应,使情感、主题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升华。

【电视文艺节目如何实现突破与创新】

一、文艺节目在形式或者硬件上的突破

宽泛的讲文艺节目除表演主体――演员和他们表演之外,都是节目的包装形式或者外在形式。这些年,随着数字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文艺节目的舞美和节目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革。现在大型演出的舞台背景完全由LED彩屏取代了原来各种的以板材搭建的实景舞美。

2005年,第10届全运会的开幕式,甚至采用了LED的地屏,演员们完全是站在可以变幻出各种生动图案的“地板”上进行表演,而“地板”上不断展示出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美奂美仑的画面,又与台上演员们的表演,完善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有如梦如幻般的感觉。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又一次出现了极富创意的“地屏”,而这幅“画”是徐徐展开的。随着“画面上”舞蹈演员的极富中国文化意蕴的舞蹈,画轴缓缓移动,最后,人与山水完全融为一体,非常富有表现力,典型的中国山水画卷,呈现在奥体中心的地面上。当时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心灵都产生强烈的震撼,都沉浸在博大精深,含蓄隽永的中国文化意向之中。

LED作为舞台的主背景,不仅色彩艳丽,画面精美,将原来传统的一个舞美图案变成十几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舞美背景。而且根据演出的需要,可以实现多现场、多人物、多时空、叙事与交流的结合。

二、文艺节目主体或表演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这些年随着电视节目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一些“真人秀”类的节目大受欢迎,一时间成为综艺娱乐的主体。

所谓的“真人秀”节目,就是将人置身在一个人造情景中的真实记录。以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为例,一个个有着音乐梦想与天赋的女孩子,走上舞台讲述自己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才艺。而这个节目在与传统“青歌赛”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仅听她们的歌,更多的通过一个个人为设置的环节,让观众认识了她们的“人”,看她们在突如其来的考验前如何应对,看她们在PK环节如何为自己拉票,如何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看她们成功时如何与亲人和朋友分享,如何释放自己的情感,看她们失败后如何痛哭流涕、如何互相鼓励。看这样的节目,观众知道她们是哪的人,有怎样的成长经历,爱好兴趣是什么,优点是什么、不足是哪些。

这样观众自然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成为了不同人的粉丝,开始关注她们的表现和命运,为她们加油、与她们同喜同忧。这样的节目,收视率高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而此时节目表演的主体已非传统的专业演员,而完全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观众或者是有才艺爱好的普通人。

近年来特别“火”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都属于“真人秀”类的节目。这样的节目看过之后,能触动你心中的一些敏感的神经。我们称这样的节目,是有诚意的节目,是有质感的节目。这样的节目火的往往先是人,然后才是他所表演的节目。

近几年,我们都注意到,各家电视台传统的综艺晚会和文艺栏目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选秀活动越来越多,各种非专业的大众文艺电视活动越来越多,像“达人秀”“好男儿”“舞林门”“花儿朵朵”,像江西卫视推出的“红歌会”一路从井冈山唱到中南海,最后在北京做了几场汇报演出。这类活动带给我们的就是,专业的舞美灯光设计、专业的音乐制作、专业的舞蹈伴舞、专业的策划制作团队,为活动选出的优秀选手服务,并且同台演出。这样的演出,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成就感,更有励志意义,更有梦想成真的感染力,必然赢得更多的影响力和收视率。

三、运作方式上的突破与创新

传统重大节庆晚会和大型文艺活动,都是由电视台投资制作的,后来有了逐渐多的企业赞助。前几年,由各个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办的大型文艺演出,曾喧嚣一时。

比如,央视的《同一首歌》、《中华情》、《倾国倾城》这些都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明星云集。投资也动辄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由于节目同质化严重,节目形式基本一样,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缩水,所以这些节目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几年,一些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节目相继出现,这些节目有的是完全以节目养节目,就是参加节目的人或单位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参与节目,这就要求节目的定位一定具有广泛的需求,要具有纪念性,不可复制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品质。像沈阳广播电视台的《喜临门》、《宝宝爬》等栏目,这类节目的正常支出,都由栏目本身的创收承担。

还有的栏目,完全是由社会文化传媒公司与电视台联办,靠栏目本身的广告和冠名,来赢得较大的回报。像广州电视台的品牌节目《美在花城》,它的冠名费就有上千万元,它还衍生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栏目。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也属于这样的栏目,不仅人员和节目经费由栏目本身承担,每年还要向台里交一定数额的资源占有费,还有的栏目、节目的策划运作和节目源完全由社会化公司承担,电视台根据其收视情况付出一定的制作成本,像沈阳广播电视台的《逗你乐翻天》。

【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

(一)文艺性节目贴近受众

受众者千千万万,心态也是千变万化。办栏目,做节目,必须从个性人手研究,总结出共性的东西,再贴近个性展示出来,单纯“我编你看”、“我说你听”的灌输方式会使受众越来越远,难以贴近。

根据受众喜新厌旧的心态,在采编节目时要做到新鲜、有创意、有品位,每次都让受众耳目一新。不仅从节目的内容、形式上是新的,是第一次看到、听到过的,就是在其它媒体或场合曾见过、听过的,再次包装播出时,也要在每次节目的开始出现、中间衔接、结束语,以及镜头的切换、字幕的选择上千变万化,观后余味未尽,富有启迪,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要贴近受众的社会角色与职业特点从受众群体的社会角色看,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某种专长而形成这一层面受众的特殊心理需求,在采编节目中,必须从微观上研究如何适应其特点,雅俗共赏。


(二)灵活运用画面及调控现场

电视文艺节目或晚会活动的现场,充满着许许多多能很好体现舞美风格和节目主题的取景构图“亮点”。所谓“亮点”,就是在舞台和现场,能赋予镜头美感和质感的取景点,作为导播,由于先期参与策划,应该更了解现场的这些“亮点”,引导拍摄人员取景构图,在节目的起伏、落伏和音乐的转换及延伸部分,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镜头。

特殊效果和光电效果(如高空礼花、舞台焰火和气柱火柱等)是取景的一大元素,是增强画面质感的重要手段,对此,导播要十分清楚这些效果的渲染时机,指导摄像人员及时捕捉镜头,使画面饱满绚丽,让画面更加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对于在节目录制转播中,现场观众所表现出来的欢乐情绪和即兴发挥,导播需指挥现场编导调控情绪,掌控节奏,调动镜头,及时切入。

(三)文艺节目的形式要新颖多样

文艺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是内容要有新意,但是表现形式也起着重要作用。形式要丰富多样、多姿多彩。这是保证电视文艺节目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以前的电视文艺节目,除了电视剧外,基本是以电视文艺晚会、电视文艺专题实况播出为主要形式。这几年,应该说电视荧屏正在逐步走向丰富,一些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源源不断登上荧屏、走向观众,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各式各样的文艺节目令观众眼花缭乱,也让观众有了挑选节目的充足余地。特别在形式方面,除了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又有了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小品、电视相声、电视歌舞、电视戏曲、音乐电视等等。光是娱乐类节目就有游戏类的、益智类的等很多种,而且文化品位慢慢提升,收视群体渐渐增多,传播效果更加扩大,更为可喜的是观众对文艺节目的参与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新时期电视文艺节目制作技巧】

一、电视文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我国电视文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过程。从表现手段上看,它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实况转播向直播发展,最初的演播室实况转播逐渐被舞台演出直播所取代,电视以其传播手段迅速而广泛的优势,更多更快地让电视观众欣赏文艺节目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也突破舞台演出受众的局限性,扩大了舞台文艺演出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电视文艺发展依然属于被动型发展。

第二个时期,是从单纯直播舞台文艺演出阶段向电视机构自办自创文艺节目转变,在这一阶段,电视媒体逐渐从一个舞台文艺演出的转播机构转变为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机构,进入主动型发展阶段,由此,电视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起来。

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的今天,电视文艺节目的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各级电视文艺工作者在逐步理解和掌握电视文艺的表现手法和生产规律后,将立体化的电视思维发挥到了极致。现在,电视文艺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有综合兼容特点的文艺形式。

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纷纷与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手段结缘,在进一步满足更广泛人民群众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成为电视文艺创作的生产基础和灵感源泉。

如今电视文艺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传播手段,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天南地北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以及世界各地艺术争奇斗艳的华彩乐章。同时也是百姓获取文化信息,提升文化品位,培养文化思想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大众娱乐”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文艺节目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时代文化品质的逐渐提高,也随着人们观赏需求地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电视文艺的选择态度有了新的变化。电视文艺从早期的“我演什么你看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主观欣赏教化形式,逐渐转变为“你想看什么我生产什么”和“你想要什么我创作什么”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召唤全民参与的形式,观众由单一的电视产品受众变成了左右电视文艺生产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这让电视文艺的艺术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寻求制造感染力与欣赏性,而且追求参与互动感。[1]众所周知,能够产生足够的娱乐效果是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冲动的有力支撑。也许是现实生活压力太大,能让人卸下包袱、毫无负担地投入到文化享受中便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者对生产者的重量级要求。

《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天天向上》、《非诚勿扰》、《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等优质的电视文艺节目无一不是充分考虑了内容的娱乐性和观众的参与感而生产出来的。观众有理由向电视媒体要求电视文艺节目的可观可感性,也有理由要求电视艺术工作者在日新月异的生活面前具备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大行其是,大众传媒也开始了所谓“消费主义”的转向,商品市场上的“顾客就是上帝”法则,成为了一些传媒迎合“时尚”,争取读者、观众的“潜规则”。拥有强势传播手段的电视文艺,自然也不能免俗。[2]娱乐功能在电视文艺的诸多方面被无节制的放大,而其他电视文艺形式宣扬社会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本质被埋没其中,偶尔凤毛麟角的露个头,也被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快餐文化的印记,难成大器。

更为严重的是各个电视文艺生产机构为了争夺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置电视文艺带给观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享受于不顾,片面追求收视率,让电视文艺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走向低俗化,以浅薄的噱头,博取观众的低俗认同,以短期效益损害电视文艺的长远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娱乐节目和文艺产品中无节制的拜金主义对他人毫无尊重的攻击、对个人私欲不分场合的宣扬,确实与人性中“丑”的一面吻合。

虽然也有人从中获得了轻薄的快意,但这种在公共话语中肆意高调的行为,混淆了善恶、颠倒了是非,是对常识理性和主流价值观的践踏是对传统美德的粗暴冒犯。[3]电视的本性属于最大众化的传媒工具,但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不能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增强电视文艺的娱乐性、大众性、互动性和平民意识,使观众从仰视变成主导力量和参与者,是今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电视文化传媒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忽视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做到“寓教于乐”“娱而不俗”,是摆在电视文艺工作者面前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学习、求变、自主创新是未来电视文艺节目提升的必由之路

电视文艺是电视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自身播出的就是艺术文化产品,但是眼下的这个文化产品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同质化偏离。一个新的节目形式刚刚出现,只要稍微火一点,各种效仿的“山寨”版本就纷至沓来,简单粗暴的克隆手段让“原创”的精神和利益都受到伤害。当然,在发展初期,这种所谓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借鉴”“学习”对电视业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不遵循市场规则、不尊重形式创新的短视行为,会严重破坏电视文艺的生态,使电视文艺节目生产者的创新能力萎缩,媒体认知度下降,造成公共文化空间的混乱无序、社会文化产品的低质重复。长此以往,谁还会有原创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复制克隆在长期来说,必将有损电视文艺发展。随着媒体传播格局的变化,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呈现多元化特征,电视文艺应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前提上尽可能多的自主创新节目形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文艺的创作应该将眼光广泛的投向我们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素材提取灵感,电视文艺创作者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既有文化品位又有观众需求的突破口,创作出贴近生活又具有文化品质的电视文艺产品,这既是电视文艺本质的要求,也是观众收视的需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徐舫州呼吁电视台不要跟风,要勇于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希望主管部门要有容错和试错机制,鼓励创新。

同时,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也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野,广泛了解各种新的电视思路,电视技术,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感悟力以及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只有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一个文艺的强者,一个电视的勇者,一个市场的智者,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市场需求的电视文艺节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开店资讯
网站排行
推荐网站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