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没有  听到  英国  在家  科创板  汽车  财经  注意    电话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2-10-12 中华网热点新闻
核心提示:绍兴七年,是岳飞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年,起于行伍的他,被擢升为正二品的太尉,并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此外武胜军、定国军节度使虚衔保留不变。此时的岳飞,实职差遣已经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大将平起平坐,超过了四川的吴玠。宋朝一贯重文轻武,岳飞已

绍兴七年,是岳飞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年,起于行伍的他,被擢升为正二品的太尉,并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此外武胜军、定国军节度使虚衔保留不变。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时的岳飞,实职差遣已经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大将平起平坐,超过了四川的吴玠。

宋朝一贯重文轻武,岳飞已经达到了武人所能攀登的最高点。

不仅如此,在这一年三月九日,岳飞前往"行在"建康府,获得赵构单独接见。在这次见面过程中,赵构将全国大约七分之五的兵力,全部授予岳飞一人指挥和节制,"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即绍兴十一年岁末,岳飞父子二人并张宪就一起遇害,这短短的三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突然撂挑子不干了

这件事的点火索,是赵构出尔反尔,此前的单独召见时,赵构表示要将"骄惰不战"的刘光世罢免,并把刘所统帅的淮西行营左护军交给岳飞,共五万二千三百十二人,马三千零十九匹。

问题是不久,时任右相的张浚和任枢密使的秦桧一起劝说赵构收回成命。

理由很简单,就是赵宋防范武将的家规,提醒一旦岳飞掌权太重,再加上功盖天下,届时将后悔莫及。

赵宋官家帝位是从孤儿寡母手上抢来,做贼心虚的心理一直扎根于列代官家心中,他们同样担心别人有样学样。

所以张浚秦桧二人的劝说,很快就让赵构决定收回成命。

岳飞如果是聪明人,看到领导改变成命,那就顺水推舟,只当没有发生过这事就好,毕竟淮西行营左护军本来就不在自己麾下。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岳飞在一怒之下,居然作出了最不可能作出的反应:不经同意,就撂挑子不干。

按照当时的专制礼法,岳飞要想辞职,必须要经过赵构同意,才能离职。

结果,岳飞不经赵构的许可,就在从建康返回鄂州的途中,一面上奏朝廷请求解除军务,一面径自前往庐山,给亡母守孝。

这样做的后果,跋扈的标签永久贴在了岳飞身上。

张浚得知岳飞撂挑子,第一时间就向赵构说,"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

尽管岳飞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但赵构依然不得不拒绝张浚剥夺岳飞兵权的请求,反而封还岳飞的三封辞职奏札,不准其"求闲自便"。

而且还派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提举一行事务王贵,参议官李若虚前往庐山请其下山。

可以说,赵构迫于金国入侵和伪齐压力,尽管此时还离不开岳飞,但内心深处无疑已经对岳飞产生了深深的疑惧。

这一点,从赵构于六月份召见岳飞时,所说的一番话可见端倪:

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可见,仅仅三个月不到,岳飞已经从赵构最信任最赏识的大将,变成了最为猜忌的武人。

其实,在专制王朝时代,武将大多数很难有善终的结局,历朝历代大多数如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李牧、韩信、檀道济、至于明朝朱元璋,更是大肆屠戮功臣宿将,岳飞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皇帝首先担心功臣的能力超越自己,无法驾驭,所以处心积虑要加以除去而后快,岳飞这样的人,既不像张俊那样贪财,又不像刘琦那样能力一般,更加不懂得政治的险恶,自然而然要被赵构加以清除。

这个转变,固然赵构责任为主,但岳飞惊世骇俗的撂挑子之举,也不能不说是违背臣下身份的孟浪。

毕竟,你是朝廷最重要的高官,哪能这样说不干就不干?

二、建议赵构立太子

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太子关系到王朝传承,所以立皇储是王朝传承中的重要大事。

然而,立太子,也是皇帝的家事,立谁,不立谁,跟皇帝本人的好恶有着莫大的关系。

因此,自古以来,太子一直都是皇帝的敏感点,朝中大臣轻易不能触碰。

但是岳飞却莫名其妙地要去触碰这个高压线,而且是在撂挑子不干之后不久。

根据记载,岳飞大约在九月中下旬或十月到建康府觐见赵构的,提议设立皇储也就在这期间。

赵构本来有一个亲生儿子,但在3岁左右时夭折,他本人也在逃避金兵的过程中,因为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

问题是,赵构出生于1107年,此时不过才30岁,正值年富力强的青壮年。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虽然抱养了两个宋太祖赵匡胤一系的宗室男孩,进宫抚养预备将来立储。

但他本人还是心存幻想,认为或许会发生奇迹再生一个儿子也说不定。

所以迟迟不肯确立皇储的人选。

但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应该由岳飞来提,于私而言,这是皇帝家事,于公而言,武将不能干涉立储。

岳飞自己似乎也知道不该提这事,所以才在连儿子岳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 秘密写奏折请赵构立皇储。

不出意外,岳飞的建议击中了赵构的痛处,他冷冷地回答,"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几个月前撂挑子不干,现在又来关心国家大事,叫他立储,换做是谁当皇帝,岳飞这个举动都已经严重触犯了高压线。

而且,这个事,文官可以提,武将却是万万不可提,不要说皇帝已经对岳飞心生嫌隙,哪怕是之前君臣融洽的时候,这种事都不应该去说。

因此,左相赵鼎得知岳飞此举后大惊失色,"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

事实上,直到23年以后,即绍兴三十年,赵构才最终确定宋孝宗即赵眘的皇储身份,此时岳飞已经死去二十年了。

但在绍兴七年十月,赵构对岳飞的态度却已经永久地,不可逆转地发生了转变。

三、援兵淮西逗留不前

尽管有前面两项理由导致赵构对岳飞心生嫌隙,但撂挑子不干和建议立皇储,都只是政治不正确,而不能明白列入死罪。

所以,宋高宗和秦桧为了要杀岳飞,总共捏造了三条罪状:

第一条:岳飞说自己和宋太祖一样,"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意思就是自己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都是在三十岁得授节度使。此外,又在私下骂赵构"官家又不修德"。

认为岳飞"指斥乘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第二条:金兵入侵淮西,岳飞前后亲受御札十三道,却"拥重兵"而"逗遛不进","坐观胜负"。

认为岳飞属于拥兵观望,有意逗遛。当斩。

第三条:岳飞的儿子岳云写信给张宪,信中有"可与得心腹兵官商议",尽管说是信件被焚烧干净,但依旧有谋反嫌疑。

其中,第一条第三条都是口说无凭,没有任何物证,因此秦桧才对韩世忠说出"其事体莫须有"。

因此,明面上的罪状集中在绍兴十一年春天的"淮西之战"。

绍兴九年七八月,金国发生政变,主战派右副元帅完颜兀术(宗弼),领三省事完颜斡本(宗翰)杀死主和派人物,包括领三省事完颜蒲鲁虎(宗磐)、领三省事完颜讹鲁观(宗隽),以及由左副元帅降任行台尚书省左丞相的完颜达懒(昌)等主和派。

绍兴十一年春,宗弼以九万人的重兵突入淮南西路,总兵力约九万人。

此时,淮西宣抚使张俊将兵八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将兵三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将兵约二万人,总兵力约十三万人。

但是,赵构仍然觉得不太放心,于是再调驻在鄂州岳飞前去支援。

这就是岳飞第三次援淮西。

这是宋金和议之前的最后一场大仗,宋军先胜后败。

其中,二月十八日爆发的柘皋(安徽巢湖)之战,宋军击败金军,被列为"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但在三月九日的濠州之战,宋军精锐六万多人几乎被金军全歼,是渡江以来的重大惨败。

濠州之战对宋廷心理影响深远,打消了此前一年因为顺昌、郾城等处取胜而产生的"中兴"幻想,所以才有了此后的"绍兴和议"。

事后,宋廷追究战败责任,此前被寄予厚望,但全程未曾参战的岳飞,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罪状就是所谓的"逗遛不前",整个淮西之战,赵构给岳飞发了十五道御札。

最早在正月十九日,赵构给岳飞发来第一道御札,提到

"虏人自寿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庐州界上,张俊、刘琦等见合力措置掩杀。卿可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前俊,使贼腹背受敌,不能枝梧。投机之会,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贼,当即就道。付此亲札,卿宜体悉。付飞。御押。 "

核心是要求杨沂中、岳飞援淮西,应对金兵大举南下。

岳飞接到手札后,于二月九日上奏,预定"十一日出发,前往蕲、黄、舒州界"。

赵构于二月十九日接到岳飞上奏,并立即回复,称"若得卿出自舒州,与韩世忠、张俊等相应,可望如卿素志。惟贵神速,恐彼已为遁计,一失机会,徒有后时之悔。"

赵构在手札中,一再强调兵贵神速,然而,柘皋之战已在当天爆发,此时岳飞和他的八千背嵬骑兵并未到达战场。

此后,从二月十九日到三月一日,中间隔了十二天。

这十多天的时间内,金兵退出庐州北上,张俊于二十日进入庐州,岳飞随后退兵舒州。

一直到三月初,都未曾前移半步,岳飞也是未再北进。

宋军方面,张俊错误地认为金军渡淮北上,事实上,金兀术采纳叛将郦琼之计,于三月四日围攻濠州,三月八日攻破。

赵构于三月九日得知濠州有警的消息,立即急令岳飞援濠,但张杨刘相继率军北进援濠后,赵构又得到探报说金人有大军在亳州。

此时庐州是一座空城,刘琦不在,岳飞未到,所以赵构此时最怕的不是濠州失陷,而是金兵抄后路直逼江岸,"不惟邀截粮道,兼至大信江口并无阻隔"。

因此再发御札督促岳飞"径赴庐州","以屏蔽江上"。

因此,从岳飞的实际表现来看,"逗遛"的实际事实的确存在,岳飞在二月底与张俊联络后,没有即时上报朝廷,而是渡江到池州去了,直到三月四日接到高宗御札,才把这个情况汇报,这里少说耽误了四五天的时间。

而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岳飞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以"虏已渡淮"和"前途乏粮"两条理由逗遛不前,反复等朝廷命令,没有主动出兵,导致张俊顾虑庐州后方,不敢全力救援濠州。

兵贵神速,这个道理岳飞肯定懂,赵构在往来御札中也一再强调这个道理,勉励岳飞"中兴勋业,在此一举,卿之此行,适中机会。"

然而,岳飞在实际表现中,却让赵构大为不满。

结合与当初从鄂州出兵时的曲折事端(包括岳飞曾想借机直捣京洛,以及对出兵方向的疑议)结合在一起,让赵构极度生气。

因为他认为"兀术再窥濠州,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琦皆已提军到淮上。以卿忠智许国,闻之必即日引道。"

换句话说,岳飞应该听到警讯就急速前往,而不是借口粮草问题或托言"听候朝廷指挥"来延缓出兵时间。

综上所述,岳飞在"淮西之战"中有着不小的责任,直接结果就是整个淮西之战,岳飞部队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

结合此前岳飞从朱仙镇被召回的事实,以及岳飞的个人性格来看,他大概还是在为前一年的事情赌气。

尽管赵构在御札中安抚岳飞,称"若一举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诏,不为虚言"。

然而岳飞因为长期积累了与中央和诸路军帅如张俊等人的积怨,加上本人又不懂得克制之道,所以这才奠定了绍兴十一年岁末的死局。

岳飞战功赫赫却招来杀身之祸,赵构下决心杀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

以上几点结合起来,促使赵构加速收回军权,同时与金国签订和议,同时也导致了岳飞走向被谋害的悲剧结局。

 
标签: 历史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热点资讯
网站排行
推荐网站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