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义的创新故事

     有人说,创新是一种性格;有人说,创新是一种习惯;还有人说,创新是一种思维定式。对于新大陆通信公司有线电视设计部经理张书义来说,创新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喜好。他说不清楚为什么有这样的喜好,但是他却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对张书义的采访中,他津津乐道,不按常规问答的跳跃性思维特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这位有着爱因斯坦称号的青年,身上揉合着新与旧,静和动,甚至邋塌与整洁的各种元素,顺着这些看起来很矛盾的元素:读者可以从张书义创新的小故事中,分享到来自他心灵深处的快乐!

张书义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侯读书之余还要帮助家里干不少的农活。天性爱玩的书义,可以从农活中挖掘出属于他自己的乐趣。他上山砍柴,砍是快乐的,背是痛苦的。山路崎岖,他人小个矮,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大水库,要绕过这个水库就要多走好多的路。于是,书义的小脑袋瓜子就在想,能不能利用水的浮力把那一大梱的柴运过去,自己还能“顺便”洗了冷水澡。他把整梱的柴放入水中,他第一次明显地感到,水的浮力竟然是这样的大,小书义兴奋地跳入水中,他一手推着木柴,一手划着水,欢快地游到水库对岸。往日显得遥远的家,就在眼前。他高兴地仰躺在水库边的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空气、白云、飞鸟,然后,他才背柴回家。很快,他的运柴方法被小伙伴们纷纷效仿。

1999年,张书义考上福大无线电系。他对电路和硬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他萌动自己组装一台收音机想法,他说干就干,大中午别人都在休息,他跑到电子城,买回一堆电子元件,他的宿舍的床,就是他的临时工作台。两天下来,收音机还是没有组装出来。书义一眼盯上了床头的那架银色的收音机。这架收音机可是有来历的,那是书义刚接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后下狠心买的,虽然只有两百多元,那可是他最贵的家当了。书义略为犹豫一下,还是三下五除二把它给肢解了。很快,书义就成功地组装出收音机,虽然声音效果不咋的,但是书义很高兴。


装收音机只是书义大学时代的一个小小序曲。大学期间,最令书义得意之举就是创办了“西三无限”。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福州大学,学生宿舍里一般都有了电脑,但普遍不能上网。如果要上网得去机房,僧多粥少,很不方便。计算机系的学生楼因为他们有专业上的优势,宿舍的电脑都可以上网。每次书义串门回来,心里就涌动着一个念头:啥时也要把无线电楼里的网络给搞起来! 

那时的张书义连一台电脑都没有,但是心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00年,书义通过朋友找到了福州宇威电子科技公司,向他们描绘学生网站的前景。那一阵子,只要一有时间,书义就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往宇威公司跑,终于,这家公司同意与他合作,向书义免费提供服务器及交换器。福大信息学院也很支持书义的创意,出资2 万赞助书义来做这个网络。技术、资金瓶颈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说服学生付费使用网络。由于每个宿舍每月的上网费要十几元,一开始,有些人就不太愿意掏这个钱。书义就想到了营销,搞个什么“电脑节”推出免费上网两个月的活动等等,用的人多了,网络的影响也就随之大了起来,渐渐地,人们上网付费也就成了习惯。经费宽裕了,书义他们就有更多的钱来买交换器,“蛋糕”越做越大。网络命名为“西三无限”,这包含两个要素:“西三”是无线电系男生楼的代号,“无限”既指无线电系又有“无限制”悠远的含义。

此时的书义已经担任无线电系网络中心主任,系里无偿提供一个大房间给他们办公用。为了提高点击率,书义把一些实用的课件挂在网站上,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学校资讯,他还利用这个网络,创办了大学生们最喜欢“跳蚤市场”开展诸如二手自行车的交易的信息和勤工俭学的网站。“西三无限”逐渐成为福大的学生门户网站,高峰时,访问量可达到一天1万人次。那时,“西三无限”如日中天,很多学生都想进入网络中心学习。书义引入了市场机制,采用竞聘方法择优录取,一改过去由校学生会推荐人才的模式。当然,随着“西三无限”的升温,也有


书义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有的宿舍把电脑一直挂在“西三无限”上,直至服务器过热烧坏,还有的学生因沉溺于西三上的游戏,索性逃课……

书义本科毕业后,那座西三宿舍楼也因校园规划拆除了。“西三无限”走进了历史,成了珍藏在书义心底里永远快乐的记忆。

2003年,书义保送读本校无线电系研究生。读研时搞的一个科研项目,决定了他今后的职业定向。2005年年底,书义一头扎进“数字电视USB接收机”的研发。它仅有 U盘般大小,直接与电脑相连就能观看数字电视。这需要USB驱动及微软BDA知识,需要USB视频的处理以及如何利用电脑芯片来做显卡能力。书义有整整半年的时间是在英文资料堆中打滚,他一边学习BDA和VC等专业知识,一边编写数字电视播放器程序,对这样一个“小东西”,书义要考虑线的布局合理性,散热、低功耗、信号、电路以及美观方方面面问题,小小玩意,别有一番大乾坤。书义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说,可以尽情地研究,又没有经费的顾虑,那种感觉太爽了!”

2006年,书义进入了新大陆通信公司,最早他负责高清机顶盒的研发。当时市面上高清机顶盒只能支持某种分辨率的电视机,换一种分辨率的电视机就不行,或者通过机顶盒显示出来的画面不是满屏。以至于用户在买高清机顶盒前先要弄清自家的电视是什么分辨率的。书义暗自琢磨:这太麻烦了,最好能有一款高清机顶盒能适用于所有分辨率的电视。但是,这条路还从没人走过。书义从1920*1080高清分辨率着手,花了半年时间研发成功了一款支持多分辨率“万能高清机顶盒”。后来,市面上也出现了其他厂家号称的“万能高清机顶盒”,但是实际上菜单显示只达到标清的要求,和书义的这一款,不是在一个档次上的。

后来,书义又应公司的要求,转攻有线机顶盒。很快书义就发现原有的有线机顶盒软件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这问题圈内人都知道,就是没有人敢去碰它。因为改动软件的工程浩大,还要牵涉到原来的软件用户的认可


。一直迟迟没人敢下手。

书义认为,在省网召标还未启动,公司目前出货量还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正是修改软件的好时机。公司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书义带领研发小组开始了艰辛历程:他们日以继夜地一行行代码“啃”过去,新生软件很脆弱,每运行一段时间就要死机一次,他们忍受着研发的煎熬,也期待着创新的快乐。

新软件扩展性很强,维护量大大降低,反应速度很快。用户换台时,画面平稳不再抖动,最重要的一点,新软件能够对用户有选择地自动升级软件版本。这是旧软件无法企及的。在省网招标会上,张书义带着新机顶盒来到现场,出色的演示效果,给广电方的评委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天晚上9点,广电方面当即告知通信公司以第一名中标了!

书义还开创了“代码讲解”新形式。一串串的又是数字又是英文又是字符的代码,从他口中蹦出来,个个都“鲜活”了!那也是书义创新的结果。他把那一串串枯燥的代码,根据不同的功能,组合成一个个模块,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大家“讲”代码。你方上罢我登场,一人讲一段代码,这样互动的效果出奇的好。一组组的代码,就像一个个演员,分别表演着不同的节目,让人赏心悦目。

如今,书义手下有十来号人,他常捉摸如何带好十余人的团队,他考虑要把手下分成三个小组,积极竞争,互相促进,提高工作效率。

通信公司的人都知道,书义的外号挺多,“义哥”、“加班王子”、“爱因斯坦”。关于“加班王子”这一外号,书义耸耸肩道:“不是我爱加班,但是事情总得要做好。比如前一阵子一下子来了2万台的机顶盒订单,要在短短两周内生产出来,我就要着手于软件的完善工作,生产部门怎么能等你慢慢地磨软件,他的东西一好,你的软件马上就要跟上,所以时间非常紧,有些环节新手不熟悉,只有自己扛着做了。说实话,加班并不代表什么,关键在于要有思路,有时思路不开,整个人坐卧不宁,不是说加加班就可以解决的。”

听一听,书义的同事是怎么评价他的:

陈薇:“他的动作非常

快,有时候别人和他还没攀谈几句,他可能突然想到什么问题,一阵风似地跑了。话音未落,人已到百米之外。”

林晓强:“书义非常认真负责。一次我跟他说,软件上有个bug,他当时很忙,点了点说,我知道了。到了晚上11点,我接到他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和我探讨这一问题。他那一天虽然忙,但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让我很感动。平时,只要我有加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