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洞开科技新视野

灵感思维洞开科技新视野

  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发明界的拿破仑”的爱迪生,结合自己一生科学实验的实践,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拥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以引发更高一级的智慧,经过努力就能够结出硕果……”科技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虽然布满了荆棘和坎坷,但驾驭起灵感思维常常会跨越时空,打破僵局,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回眸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许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都源于科研实践中的顿悟和灵感。伽俐略17岁时去教堂做礼拜,看到吊灯随风有节奏地摆动,于是顿生灵感悟出了“摆”的道理;青年气象学家魏格约看世界地图时,发现了大西洋两岸边的海岸线正好楔合,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陆地“漂移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为学生做实验时,偶然发现电流能使磁针偏离,便立即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致使法拉第事后得到启发,悟出了电磁感应原理,迎来了神奇的电力时代……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闪现思想火花的灵感虽然是瞬间的,但它并不会无“缘”从天而降,不是脱离实际虚无缥缈的主观臆想,而要经过艰辛努力才能实现。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汗水不等于灵感,但灵感的基础是汗水。”

  19世纪中叶,已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把科学家们搞得眼花缭乱,大家很想把它们分分类、排排队,但始终无从下手,更不要说再去发现新元素了。后来,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一夜之间在自己爱玩的纸牌上受到启发,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用原子量和化合价这两条“暗线”把众多的元素串在一起,使整个化学元素世界排列有序、浑然一体,轰动了整个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公布后,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想到你的元素周期系统的呢?”他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我考虑了20年。”可见,灵感的产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勤奋中才能产生,持之以恒才能抓住。

  然而,循于习惯按照固定思路考虑问题,有时往往会陷


入误区,使思路闭塞。而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换一种思路,灵感或许就会在此时诞生。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抛弃牛顿的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的力学理论体系,以自己独到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继而又提出了量子学说,为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给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推导,是由于摈弃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而引进能量量子这样的概念。”在这里,“另类思维”的灵感显示出了巨大的科学张力。

  科学的灵感思维并非玄学。心理学家认为,灵感是人脑的机能之一,是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创造能力。灵感又是一种机遇,而它只对保持进取心的人有缘,因为它“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感赋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晨一失即难摹。”所以,科学时代当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突然跃入脑际之时,便是耕耘者创造瑰丽多彩的业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