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平衡已破 钾肥面临国际输入性涨价

  钾肥市场已轻微打破供需平衡,长期以来钾肥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善,国际钾肥价格节节上涨,巴西大颗粒氯化钾到岸价接近400美元,而在3月份还只有300美元。国际价格也影响到国内,最新盐湖股份报价为2450元/吨,淡季卖出了旺季的价格。业内预期钾肥还会进一步涨价。

  这一次钾肥价格上涨为全球性,价格高的区域在南美和北美粮食的主要生产区域,核心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生产者积极性提高,希望通过增产获得高收益,造成钾肥需求量上升。中国同样如此,因为玉米价格上涨,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长4%,玉米对化肥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大豆。钾肥每年需求量自然增长2%左右,今年因为种植积极性,打破了这个增长曲线。

  具体到中国市场,目前*ST盐湖(8.840, 0.00, 0.00%)氯化钾装置运行正常,60%粉、晶第一到站报价2450元/吨,较上周上调50元/吨;青海当地小厂57%粉出厂价在1825元/吨左右,较上周上调50元/吨。进口钾方面,港口库存量相对充足,部分新货源零散补充,港口62%白钾普遍在2700元/吨,较上周上调60元/吨;港口60%大红颗粒钾普遍2650元/吨,较上周上调150元/吨;边贸62%白晶在2350元/吨左右,较上周上调75元/吨。

  和历史相比,国内氯化钾价格并不算高,历史上我国氯化钾价格曾超过4000元,春耕时节到达2300元乃是常态,偶尔也有超过2500元的时候,今年市场感觉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去年价格太低。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0年度氯化钾平均价格为1954元/吨,较2019年2308元/吨的均价同比下降15.3%。*ST盐湖去年7月份报价曾到了1800元的水准,在历史上是比较低的。

  去年氯化钾价格低,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更低,整个国际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产能持续过剩,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厂在钾肥价格高的时期,开发了过多低成本产能,需求提升缓慢,导致国际大厂盈利不佳。据统计,有14%产能被雪藏,以平衡消费。直到去年,行业还一片悲观声音。今年上半年尽管价格上涨,但业内并不认为会创出近年新高,就是因为有持续性的产能过剩,比如钾肥产能最大的Nutrien拥有500万吨闲置产能,可以在价格上涨时重新启动。

  我国钾肥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年中国钾肥自给率为46.7%,所以高度受国际市场影响,当一部分市场价格提高后,国际大厂就希望其他区域价格也能提高上去。氯化钾在全球依然是有高流动性的市场。

  而我国钾肥主产区青海国产氯化钾生产情况普遍不太理想,近期有一家大公司要停产检修,而*ST盐湖竞拍价格又屡创新高,加上港口库存只有百万吨可以销售,让经销商惜售停售,加强了看涨情绪。

  能抑制价格的就是国际大厂重启产能,国际大厂和其他公司如果扩建产能,就有希望维持供过于求局面,从而压低钾肥价格。

  近来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必和必拓位于加拿大的Jansen矿是否会持续投资,必和必拓已在过去数年花费超过40亿美元下沉两个1公里长的竖井,但它需要花费53亿至57亿美元才能将该矿投入生产。据了解,建设预计需要大约五年时间,Jansen矿在2030年之前不太可能达到每年约450万吨的满负荷生产。Jansen预计每年可生产800万吨钾肥,约占世界总量的15%。